【王安石關於農業的新法叫做青苗法,這也是整個王安石變法的核心內容。
說到青苗法,可能需要先和大家介紹‘常平倉法’,這是隋唐時期的法令,從內容上來說,百分百的造福民眾。
相當於朝廷承擔了杠杆天平的作用,豐收年景便以穩定的市價收糧,以免穀賤傷農,年歲不好的時候,便用低價將穀倉的糧食處理給百姓。
可以說完全是非盈利性質的法令,但王安石為什麼還需要變法呢?】
還能為什麼,隻可能是中間變成某些人中飽私囊的途徑了唄。
不管是豐年還是歉收,都用低價收購,高價售出,左右都是他們能獲益。
至於百姓,難道還能反抗朝廷法令不成?
李世民同樣生氣,這種現象總不能宋朝獨有,他大唐就是個盛世白蓮花吧。
【再好的法令都擋不住人心,常平倉法成為官商牟利的錢袋子。
上下打點打點,糧倉裏的糧少了或者是空了不該知道的人自然不會知道,或者是和商人一塊發人命財,趁著天災人禍的時候囤積糧食高價放出,買不買得起和他們有什麼關係呢?
百姓隻能慢慢的典當掉自家的田地、房屋、親人,貸無可貸後還得成人家的農奴。
這也就是所謂的兼並,富者恒富,窮者恒窮。
針對這些問題,王安石提出了青苗法。】
百姓聽著聽著又憤怒又難過,是啊,若是遇到不好的年景,天幕有句話說錯了,最開始典當的,隻會是家裏的人,他們的命不值錢。
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才會賣地。
【王安石的青苗法也是和錢掛鉤,之前糧倉裏麵的糧不是都被有些人貪墨了嘛,王安石幹脆自己拿來用,他不管糧食是如何神出鬼沒了,反正就是要錢。
難怪他得罪人,聽聽,這個更加得罪,全國性質的糧倉啊,若是私自處理了,可不是簡單一個官員能頂缸的,起碼這一路上下都得打點好吧,嘖嘖~】
這次神宗這邊更是沒有人敢跳出來反對,不然豈不是心虛?
當然也有真的巨佬沒貪墨這些,可看到那些心虛的臉龐,便知道他們手裏頭肯定不幹淨,大宋的糧倉都敢動啊。
【王安石把糧食兌換成現銀,然後在河北等三路,於夏秋兩個季節將錢貸給青黃不接的百姓,也不白貸,莊稼收貨以後需要加兩成的利息。
我們現在聽起來自然覺得是高利貸,但古代的農民若是租了地主家的地,交四成租子都得說一句仁慈,還是不包含稅的。
難怪叫周扒皮。
這裏麵還有許多其他細節的規定,也不單單針對農民,城裏的沒有不動產、不遊手好閑也是可以,為了防止逃跑還要有保人……】
這聽起來也不像是救農民啊。
百姓有點失望,但覺得如果朝廷能夠如此的話,遇到年景不好,還是願意去借貸的。
【我知道大家對於青苗法有些失望,但王安石弄出來這個並不是純粹的為了農民,而是為了殺富戶。
宋朝民間的高利貸盛行,但同時價格高的可怕,月息六分,年息七十二分,還真是得對比才能看出真實效果啊。】
就算是算學不好,也明白這個利率高得可怕了。
劉徹掃了一眼他的臣子,恨恨道:“果然那些富戶就該一刀砍了,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