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均輸法:你們官商搞到一塊罵我(1 / 2)

【均輸法到底是怎麼個事呢?

先來說說一般的城市發展模式,基本都是周圍的城鎮供養一個大城市,然後再反哺,北宋的開封城更是其中的翹楚。

從趙匡胤開始,就專門設立一個叫做發運司的機構來江南六路的漕運,把江南的好東西運到開封來保持城市的需求和活力。

這件事本身沒有任何問題,但問題是發運司沒有多少權力,它隻能按照三司大佬的命令去做事。

可就容易出現問題,大佬對於這些市井的東西是不熟悉的,畢竟一個個都是手不沾錢、嘴不講利的君子啊。

都拿著不知道多少年前的記錄簿,看到寫著哪哪的什麼東西好,大手一揮直接派發運司去運。

問題是,東西供給這種東西不是哪哪的好就運回來皆大歡喜啊,得講究市場需求,得講究時令。

這一拍腦袋的決定,很多時候造成要的產品沒有,有的地方卻是東西都爛在庫存裏不敢動,供需脫節。

王安石隻不過變動了一點,加大發運使一點權力,由他們來決定要用漕運運什麼。】

百姓聽著覺得這個事情沒什麼問題啊,相當於收獲的人自己決定什麼時候收,收什麼東西嘛。

“那為什麼還要反對啊?”

百姓不了解,可許多朝臣卻是一下子就想到某些事情上麵。

“是大商人的利益。”

或者說,是那些大商人背後的利益。

【這件事就相當於王安石幫著朝廷開了個大采買公司,東西運回來之後公然的向官員和百姓出售,因為不是強買強賣,必須你當官就必須買個幾件套回去的強製需求,所以並沒有直接損傷官民利益。

可王安石麵對的抨擊簡直是不可想象。

第一輪站出來的是範純仁,他爹的名字比較如雷貫耳,範仲淹。

範純仁也是個叫人琢磨不透的家夥,一生在變法、不變法之間搖擺,其實許多北宋的許多官員都跟山野間的猴子一樣蕩著藤曼。

他也不說別的,就是對著王安石一直罵,違背孔孟之道,至於均輸法的問題在哪他是隻字不提,宋神宗都被他搞神了,直接把人貶到外地去反省了。】

不少人都在嘀咕,這是故意的吧?

就一頓罵,還沒點水準,罵人也得言之有物啊。

諸如魏征這類向來能噴得人毫無還嘴之力的諫臣很是不齒。

還是得好好培育下一代啊,不然連帶著老子都要出來溜一圈。

範仲淹看了下自家兒子,向來板正的君子默默去拿竹棍。

兒子反駁王安石他也不會如何,畢竟各自有各自的理念,但你毫無章法的直接罵就顯得沒有水平啊。

百姓則是疑惑,悄悄的詢問周邊讀了點書的人,“孔孟之道不能講賺錢嗎?”

一群書生眉頭緊皺,想要說讀書人不能太過講究銅臭,但也確實沒有哪個先賢說不能談錢啊。

【第一批都等不到王安石出手,宋神宗不耐煩聽他們的大道理,接下來第二批就開始了。

這次出場的是蘇軾,蘇軾在文人士子裏麵的名聲可不小,甚至當時就已經名動天下,文豪嘛。

蘇軾沒有逮著王安石罵,他隻是提出來,自從均輸法實行,豪商大賈都不敢有大動作。

他算是說到點子上了,之前那麼多年供需脫節,但東京的繁華還是保住了,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