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王韶:打仗我有腦子(1 / 3)

【在這種情況下,宋軍開始主動出擊。

是的,沒有聽錯,察覺到東北遼軍的蠢蠢欲動後,宋軍開始主動想要快速結束各方的戰爭,其中最為辛苦艱辛的自當是河湟的王韶一路。

在深冬的十一月,之前叫大家記住的那個叫做瞎藥的將領投降了,還賜了個漢人姓氏。

西北苦寒,二三月還未完全暖和起來,王韶已經開始帶著大軍向著新的目標——木征進擊。

令人驚訝的是,王韶居然一戰打敗木征,這完全叫人看不懂。

其實不然,第一是宋朝的軍士戰鬥力不同,第二則是武器的精進,斬馬刀以及被神化的神臂弓都是宋朝智慧的結晶。

神臂弓製作很精良,宋朝這邊更是有過鐵令,戰場之上哪怕是親自毀了它也不允許落到敵人手裏,後來想要複原更是無法做到,叫人懷疑是不是有這種一種兵器。】

然後不是很關心宋朝輸贏的一群人,眼神灼灼的看著天幕:想要。

朱棣倒是一個意外,他的永樂大典裏麵就有這玩意的尺寸,但問題是造不出來啊。

得虧現在有鄭和和火器營,不然得把他鬱悶死。

【宋朝的士兵有個很神奇的現象,想必大家也感受到了這種割裂感。

仁宗英宗兩朝士兵的戰鬥力很弱,哪怕是最強的西軍,在和西夏作戰的時候也隻不過湧現出少量的血勇之士;

可不過幾年時間,王韶手裏的宋軍一下子脫胎換骨;

靖康之恥時金人打宋人就是草芥一般,以少勝多更是常態,可僅僅過去幾年,韓世忠、嶽飛他們開始冒頭,宋軍的戰鬥力好像又變了。

所以,出問題的不是宋軍,他們的血勇一直都在,所以,在統計宋朝滅亡的原因當中,從來不會歸咎於將士和百姓。】

那該怪誰呢?

誰心裏都知道這個答案,所以也更加無法接受。

朝臣們想要反駁,他們讀聖賢書,科舉做官不都是為了天下安定嘛,可後人居然將亡國的原因套在他們身上,他們不忿的想要掙脫掉如此沉重的罪名,可嗓子卻是嗬嗬作響,好似破舊風箱不堪重負倒下的前夕般刺耳。

【可接下來並不順利,因為木征很頑強,他開始和王韶打運動戰,更是直接攻擊前麵被拿下的香子城。

這是典型的圍城打援,看你王韶到底要怎麼辦?

王韶沒有猶豫,命人回援。

田瓊率領八百將士第一批回援,直接和吐蕃交戰,無一人存活下來;

然後緊接著木征就遇到了第二批,苗授帶著五百騎兵回援,木征都不懂宋軍這次怎麼如此悍勇不怕死,更加沒想到的是,他居然沒打過苗授,直接被人趕了出去。

第三批,王韶帶著大軍回來了,顯然他的目的很明顯,不管是田瓊還是苗授,目標不隻是保城,而是要把木征拖住,正如他可以和宋軍打運動戰,想要將吐蕃的主力軍全部消滅,這是最好的時機。

木征察覺到王韶的用意立馬就跑,但這次跑已經沒有多大用處,死了四千多人才勉強逃走。】

“好。”

聽得殺了這麼多人,宋人都很高興。

宋人民間還是很熱血的,不然也不會有《水滸傳》這樣的作品出來,雖然是人家為了諷自己皇帝寫出來的。

但宋朝民間確實豪情。

他們高興也是自然,當初太宗大敗,死的人數也不過是一萬多,直接元氣大傷,不是每次上戰場都是幾十萬幾十萬,誰家也沒這麼多青壯年用。

【可王韶接下來被拖到和許多宋朝武將一樣的境地,那就是木征將之前打下的城池占據回去,王韶陷入了折騰一頓回到起點的尷尬境地。

宋朝許多戰役都是如此,一開始勢如破竹,中間被人死纏爛打拖,最後一敗塗地。

但既然說到王韶,自然有說他的道理,他和北宋軍事上的一個奇跡,和之前漢唐名將的打法不一樣。

衛青霍去病基本上都是硬碰硬,李靖他們更是突然出兵以奇製勝,但漢朝有漢武帝這個支持用大兵團的,唐朝更是漢胡風格的騎兵隊,戰鬥力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