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兒湊上去說,那多尷尬啊。
【荀彧如此厚待,那和他臭味相同,哦不,時誌同道合的早死的郭嘉,自然也不能忽視了啊,一碗水還是得端平,主要是荀彧和郭嘉有配平的份量,換其他人還真不少說。】
郭嘉:我真是感謝你。
曹操嘴角微微抽動,努力不和屬下有任何的眼神接觸。
胡說八道,他曹某人,最會端水,努力給每一個人才一個落腳的地兒,絕對不偏心,也絕對不可能翻車。
其他人:謝謝沒有點名,叫他們知曉和主公兩位心頭肉的差距。
【郭嘉三十八歲算是死得早的一批,但沒到完全人走茶涼的地步,後來曹操專門為他追贈,恩隆後嗣。
當然這裏麵也有他的政治意義,純粹的私人感情放在這些政治家身上都有點天真了,不過曹操也點明了目的,“褒亡為存,厚往勸來也”。
他也是真的不藏著掖著。】
郭嘉對於目的性不在意,說到底受益人是他。
再說,死得早的難道隻有他一個嗎?
但主公還不是專門借著為他追贈提出來?
當然這種口氣不可能是郭嘉腦子裏能浮現的內容,隻不過他確實不在意而已。
借口又如何?
戰爭中死去的人無法估,大多隨著死亡便消亡於人世,他已經很是幸運。
而且,看了看武將那邊火熱的眼神,對著主公,這個目的不就提前達到了嘛。
【曹操在掌兵的思想中還有許多值得稱道的地方,“不官無功之臣,不賞不戰之士”、“敗軍抵罪,失利免官”等等。
曹操可以說打了半輩子的仗,半點都不帶誇張的,戰略上可以說是尚奇而貴詐。
雖然有些重大失誤,但並不能借此否定他的軍法一道。
曹操用兵有幾個特點,出敵不意,在對付袁紹、張魯馬超的時候都有體現,這裏就不說了啊。
其實就算是泄題泄到這個份上,該上的當還是會上。】
袁紹、張魯、馬超:你這是在鄙夷我們的智商嗎?
林書:不,是你們不長教訓。
【還有示形於敵、誘而取之、用間重密利用矛盾、力避多方麵作戰……
說起來,不單單是文官的心髒,武將的心也沒多純淨啊。
雖然是有許多憨憨隻點亮了在打仗方麵的技能點。】
這次被掃射的更是多,說歸說,幹嘛說他們心髒啊?
而且是一群憨憨嗎?
那就是一群故意裝傻充愣的滾刀肉,平時比誰都會裝傻,有利益了,那衝上去的速度不知道多快。
還仗著武人粗俗的慣有印象,一口一個“你們文官就是體弱”,然後衝著他們來一下,恨得真是牙癢癢。
還知道專挑看不見的地方下黑手,心髒的難道隻有他們文官嗎?
不服,他們不服。
【曹操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政治家,也是一個集權者。
說起來很多人都覺得割裂,曹操本身受到儒家思想影響很大,崇尚仁義禮讓。
雖然這聽起來像是我在講笑話。】
曹操不滿,這怎麼叫做講笑話?
明明就是很正經,很切實的啊。
不少人都被噎到,你也知道像是笑話嗎?
曹操,儒家?
這聽著都很不搭。
【但事實就是如此,但同時他又明顯表現出重法尚法的一麵,是很典型的霸王道雜之。
曹操基本的準則便是不慕虛名而重實權,一開始他可不是這般的,說辭官就辭官,但後來眼看著漢室霍亂,他卻是因為沒有權力,隻能眼睜睜看著一切走向消亡,所以才有了這種轉變。
一開始曹操手裏握著軍權但沒有得到頭銜,差點被人連盆帶碗的端,所以他學會了用軍權謀政。
第二次便是禮讓大將軍的名號,將它給了袁紹,自己得了一個司空的名頭。
司空雖無實權但地位顯貴啊,更何況,他曹司空有兵權啊,讓一讓名頭又如何?
有了大將軍的名號難道就真的能號令諸侯兵馬嗎?
所以說,有時候這點子名頭讓一讓無妨,畢竟小皇帝在手,天下的大義都大不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