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震天下的北府軍投降,東晉終於走到盡頭,顯然司馬家沒什麼盼頭了,輸是毫無疑問的事情。

劉牢之呢,被解除軍職,調任會稽內史。

就算是再政治覺悟低也意識到不對了啊,桓玄也是腦子被吃了,居然這個時間點相信被送到身邊當質子的劉牢之兒子的話,回去勸一勸他父親。

結果就是,距離咱們劉牢之反叛司馬家幾天時間不到,他又把桓玄反叛了。

雖然是不得已,但劉牢之的名聲也算是徹底臭了。

真就是這些人流傳度不高,沒有人給他們寫本通俗的小說,不然怎麼會叫呂布獨獨背上三家姓奴的名號呢?

雖然人家確實是專殺義父。】

呂布:“……”

憑什麼?

聽得人也是無奈,這都是什麼和什麼啊?

背叛得真是好像過家家,一點講究都沒有。

還有,呂布得名聲差得真是令人發指啊。

那個桓玄腦子被吃了真不是罵他,你就算是卸磨殺驢,你也得有這個本事啊。

這才幾天,你當初去勸劉牢之怎麼說的是忘得一幹二淨啊。

知道他最在意什麼就衝著什麼來,勇猛啊。

那當初還幹嘛勸降啊,直接上去就是幹啊!

多此一舉。

【劉牢之這次得背叛還真不一樣,之前都是他自己的選擇,這次卻是被逼上梁山不得已而為之。

他沒了過往的意氣風發,隻能向自己最能幹的下屬劉裕尋求支持,像是溺水的人抓住浮木一般。

劉裕心裏同樣不好受,劉牢之對於他們這批出身寒門的人來說,就是一麵旗幟,即便你沒有顯赫的家世,也能出人頭地。

他說到底也是劉牢之提拔上來的,可還是拒絕了,很簡單:

之前手握上萬勁旅都不能一戰,現在桓玄聲望、權勢到達頂點,誰會跟著他造反呢?

劉裕唯一能做的,便是脫下身上的軍服和過往的一切,回京口去。

劉裕明白劉牢之這次難逃一死,可他不會陪劉裕死,劉裕不是一個不知道感恩的人,但大事麵前,不會被感情左右,也算是初步具有一個政客的冷酷素養了。】

確實,很多人都看得出來劉牢之活不了。

幾天內兩次背叛,哪怕是之前反對他投降桓玄的人都不一定能跟著,實在是上司太反複無常。

【劉裕當初離開時便和手下人解釋過,桓玄若是要顯示他的容人之量,就必須得啟用他。

桓玄也是這麼覺得,劉裕打仗有能力,有愛民的好名聲,還沒野心。

雖然他看走眼了,但不到兩個月時間,劉裕就被征召起用,任命為撫軍中兵參軍,討伐孫恩的餘黨。

至於劉牢之那邊正如劉裕所料,早就魂歸天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