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裕沒有立刻建立王朝,畢竟他之前胡說八道的檄文都是扯著晉朝的大旗,總歸還是得裝一裝,過渡一下。

明麵上,建康的最高負責人是王謐,但實際上是劉穆之,劉裕放權,劉穆之自然也是十分的回報。

經過幾代人的謔謔,此刻的百姓流離失所,劉裕接手的是一個已經被糟蹋得滿目瘡痍得爛攤子。

他也是下狠手,嚴於律己,犯法者哪怕是太原王氏這等大家族依舊照砍不誤。

因此你會發現,明明還是那一批官員,但上下得風氣已然不同。】

朱元璋冷哼一聲,“所以啊,還是得大刀伺候。”

聽了半天的洪武大臣:您聽半天就聽出這麼個結論來?

不過還真是,如此短的時間,劉裕就算是想大換血也沒人給他換,殺了不少,但各個崗位上確實依舊是那些人。

隻不過是換了個領導人,風氣一下子就變了,還真是非得在背後抽鞭子才肯好好的拉磨。

【晉安帝一時半會兒還回不來,反正話語權都在劉裕手裏,他這次胡說八道的更加自然了,直接聲稱接到晉安帝的密詔,先叫他堂叔暫時代職皇帝,除了桓家,大赦天下。

接下來,劉裕做得最對的一件事,便是將建康的大權全部交給王謐,然後帶著劉穆之他們退回到京口。

急流勇退,沒有操之過急的非得現在登上地位。

此時瞧著他是聲望高,有兵權,但無論是世家,還是跟隨他的人,說實話都還有不服者,若是強行更換政權,他就是下一個桓玄。】

“以退為進,倒是不失冷靜。”

理都是這個理,可並不是誰都能壓製住當皇帝的欲望,前麵的桓玄不就是如此嗎?

【王謐為人相對溫和,但他接收權力並不順利,因為之前桓玄稱帝之事,現在他居然又重掌大權,不少聲討之人甚至想要置他於死地。

本來劉裕對著這些話幫忙說兩句,然後壓下去也就行了,但時間和權力真就是腐蝕人的怪物,這裏麵有個人,哪怕是劉裕都無法忽視,便是和他一塊起義的劉毅。

他也不是因為什麼正義感爆棚,隻不過是嫉妒劉裕而已。

當初起義是沒有辦法,此刻暫時事了,心中權欲的猛獸卻是出籠,如何才能躍到老大哥頭上去呢?

把和劉裕交好的士族王謐搞下去,扶持一個和他關係好的士族,這不就成了嘛。

然後,劉毅在一次朝堂上公然問,“皇帝的玉璽在哪?”

前情提要:當初是王謐將晉安帝的玉璽送給桓玄。

王謐自然覺得這次逃不掉了啊,立馬跑路,好在劉裕知道得快,趕緊把人接回來安慰他,順便還送了十二個護衛在他身邊。

劉裕這麼做,顯然是要保他,哪怕是劉毅也不敢明麵上再做什麼。

看似平靜下來,但倆人之間的裂痕已然出現,不會自我彌合,指揮越來越擴大。】

唉……

不知道為什麼,聽得他們都覺得有點難過。

這才多久啊,明明是一塊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起義的兄弟,這麼快就走向破裂。

又不是傻子,不過是維持著明麵上的和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