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晉朝這邊,其實不以成敗論英雄的話,趁著劉裕出門搞事的兩個人也算是挺有遠見,就是規劃和執行起了衝突。
徐道覆和盧循也是人才,尤其是徐道覆,居然建成了一支很壯觀的船隊,舳艫千計,比當時晉朝官方船隻還要厲害。
而且,直到現在都還有個疑惑,徐道覆是怎麼把那麼大的船隻弄下水的?
他那不通湘江,也不通贛江,總不能是叫人推過去的吧?】
這個笑話並不好笑,顯示出來的船隻確實巨大,畢竟是作戰使用。
又不是真把士兵當驢用,況且,這樣體積的船隻若是要推到江流上,人力實在是難以做到。
水淺之地還能勉強,水深之地人更是無法站立。
劉裕都沒想到,居然還有這等本事。
不知道該說是人家手底下人才輩出,還是他這邊太廢物了。
【又是一次決定南中國的三方博弈,為什麼叫南中國呢?
因為北邊胡人在那打生打死。
魏晉南北朝人口驟降真的很能理解,光是晉朝窩在江東這邊,就沒有停止過戰爭。】
可不是嘛,從一開始到現在,基本上就是三方混戰。
是從三國來傳下來的老傳統嗎?
非得要三方才能維持平衡嗎?
每次剛剛結束就能迅速的崛起另外抗衡的勢力,都不給人打擊扼殺的機會,很難叫人不懷疑是不是有什麼天下布局任務,非得三方對峙才能完成命定博弈數。
【此次南方三大參戰代表隊分別是:
五鬥米道代表隊,這裏麵都是劉裕的老熟人了,當初孫恩在的時候可是被劉裕打得節節敗退,主要選手有盧循、徐道覆;
東晉代表隊,代表人員自然就是劉裕、劉毅何無忌這批老隊員,還有一個意外參戰的替補隊員杜慧度;
譙蜀代表隊,主要選手有譙道福、桓謙。
簡單來概括下,那就是五鬥米道和東晉打生打死,譙蜀渾水摸魚,趁機給東晉添亂。】
劉裕想著這些名字,還真是老熟人啊,一個個的倒是會在關鍵時刻給他添堵。
還有劉毅,平日裏和他較真,怎麼著麵對五鬥米道不硬氣了?
害得他還拆了座城。
【劉裕這邊還沒回家,晉軍那邊已經開始往不利方向走了,不過也能說得通,如果真能擺平,也不會急急忙忙的給外麵打仗的劉裕報急。
這多丟人啊。】
一群人低下頭:別說了,別說了,已經知道丟人了。
【更加要命的是,北府三巨頭之一的何無忌直接死在出師不利的路上,他也是個死脾氣,硬是不跑,一直奮戰,直到被徐道覆的人登船四麵圍攻打死。
徐道覆也是不容易啊,終於洗刷遇北府軍不勝的倒黴命運。】
何無忌沒想到自己居然死了,劉裕也是沒料到聽聞的居然是老友的死訊。
【就是東晉的戰鬥力一直是個謎,兩個月的時間,被徐道覆和盧循打得節節敗退,殲滅何無忌軍團,重創劉道規,前麵你們打別的時候,可不是這個水準啊。
難道有什麼大招冷卻期不成?】
確實很疑惑,明明是同一批人,但作戰水平聽起來兩個極端。
不知道的還以為重新刷了一批新人。
劉道規和何無忌也不理解,為什麼會被打得如此狼狽,如果兩人都被打得無法再作戰,那建康確實危矣。
【人倒黴的時候啊,絕對不會隻有一件事,完全就是手拉著手一塊來串門。
劉裕帶著人往回趕本來就不容易,還發生了瘟疫,傷員病員撞一塊,真是和烏龜爬差不多,想走都走不快。
劉裕好不容易重新整編,就得到好友的死訊,劉裕卻是沒有時間為他傷心,何無忌都死了,就是劉毅手裏的那兩萬大軍,怕是沒法打了。
劉裕安排好軍隊輕裝疾行,自己更加著急,直接帶著點人騎馬往建康去了。
畢竟現在打仗都是另外一回事,主要是他了解建康的尿性,別先給他跑了,直接把建康丟給別人。
緊趕慢趕,劉裕總算是在一群人跑路前回到建康,都要熱淚盈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