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曾國藩在鐵血得淬煉中,屢敗屢戰,變得堅韌。
曾國藩怎麼對付太平軍沒什麼好說頭,比較稱道得是曾國藩率先意識到科技的重要性,說實話,清朝被人打成狗樣都沒主動自上而下的發展科技,也是奇怪的嘞。
曾國藩借著安慶大捷創立了中國最早的軍械所,左宗棠居然是他的部下,李鴻章居然是他的弟子。
以前知道曾國藩牛,但並沒多了解,但沒想到兜兜轉轉,這些大佬原來都能扯得上關係。】
主要是《曾國藩家書》太有名,導致對他的印象偏向文人作家類。
【稱霸中國南方十四年的太平天國滅亡了,這場農民起義並不高明,但它值得銘記,它也是真的扒掉了清政府的力量,給後來者推翻清政府提供了可能性。
是的,清政府都要被推翻的,隻不過需要一次次探索和力量儲蓄而已。】
這話聽得滿清可是心情一點都好不起來,本來民心就不穩,偏生還被這麼一次次的挑撥,一點都輕鬆不起來。
【太平天國這邊完蛋了,他的友軍也撐不了多久。
袁甲三一家子發家聽挺正常的:父子進士,弟兄舉人,一門兩代四貴人。
對於這個名字或許不太熟悉,但他的侄孫袁小四可就沒有人不知道了。】
誰能想到他這個年少時走非主流路線的侄孫,後來會成為影響中華的大人物呢?
【但袁家的壽命也是挺命定的,58就是他們老袁家的一道坎,隻有達不到這個數字的,很難有超越這個數字的壽命。
袁小四的時代還沒來,就不說他了。
剿匪這件事給了漢人上位的機會,也是滿清真的太拉了,漢人輪番上陣,唯一一個非漢人還在平亂的過程中掛掉了。
五年時間,徹底將兩位猛男的基業橫掃幹淨,對於這一批漢人猛男,慈禧自然得論功行賞啊。
但清朝的陰霾沒有散去,前麵簽訂的條約賠錢分期都賠不完,利滾利,還要抵押物,但清政府沒東西抵押了啊,最後連自家的稅務都要給別人監管,還搞出來個總理衙門。
前身就是理蕃院,隻不過人家洋人嫌棄這個番字帶著排斥,連名字都給人改了。】
氣人的地方又來了,什麼時候他們的內政需要這些洋人來指手畫腳?
連稅務都要讓別人監管,怎麼還有臉活著?
【清政府終究還是有人被打醒了,奕訢這個親王終究是被喪權辱國的條約刺激到,借著總理衙門,推動晚清“師夷長技以製夷”的洋務運動。
很好,又是一個需要背誦的大題知識點。】
誰初中時沒有背過密密麻麻的一張曆史問答題資料?
要自救了嗎?
他們一直都在努力壓製著心中的怒氣,一直瞧不上清朝,但如果能夠置之死地而後生,也算是一種彌補。
可惜,他們想的太早了。
救國這條路啊,探索得太長了,這不過是剛開始而已,還有很長,很長的一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