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三年的時候,袁大總統算是把權力都抓在自己手裏,他很幸福,百姓其實過得也挺平穩。

但接下來便是世界大戰,本來袁大總統想要混個戰勝國,把之前“賠”出去的地盤收回來點,但沒達成心願,被倭國截胡,還有了後來袁小四被罵成狗的二十一條。

一句話,中國降格成為倭國的附屬國。】

這一下子直接把所有人的憤怒引爆了。

始皇帝決定先把徐福給剮了,然後再把扶桑小島滅族計劃列為大秦每代君王的目標。

李世民冷哼:“好大的口氣,朕倒是要看看,它有什麼底氣口出狂言?”

朱棣這邊更是憤怒的提刀了,鄭和呢?鄭和呢?他要帶人把那群倭寇砍了。

【更加叫人生氣的是,現在兩國之間實力的差距確實存在,合格的政治家不會意氣用事,然後就是開會嘛。

第一步肯定是否定了武力解決,第二步就是談判,貫徹一個字——拖。

袁小四采取的方法就是以夷製夷,聯西方抗倭國,把這件事捅了出去,但刪刪改改,最後他還是簽了字。

比起一開始的內容肯定有進步,但有進步並不代表這不屈辱了啊,全國各地直接把全國都惹毛了,反對批判的聲音高居不下。

這裏麵有我們三個很熟悉的人,更有兩位屬於未來中國的希望,正在慢慢升起。】

其它朝代看到學生的抗議,全都是年輕的麵孔,然後又聽到天幕的話,心裏憤怒的同時又不免被天幕勾得心煩,一個個瞪大眼睛想要看到所謂的希望。

但很可惜,林書沒給人加特效和標注,全都是朝氣蓬勃的學生,都懷著一腔救國的心,實在分辨不出來。

【簽訂這個條約是袁小四兩大罪狀之一,他雖然喊出十年之約的口號,也在東北扶植起來一顆對抗倭國的棋子,但終究擋不住謾罵。

當然,被罵得不冤。

接下來就是當皇帝這件事,本來民國都是共和了,但後來君主立憲和共和又吵了起來。

費了那麼多時間精力和鮮血迎來得共和,袁世凱卻是想要當皇帝,他終於昏了頭。】

什麼?

他們想過他會繼續“忍辱負重”,但萬萬沒想到他要走的是這麼一條路。

明明已經把一座大山搬走,難道還要自己給自己背上加回來嗎?

【他在那拙劣的表演,但別人又不是瞎子,有人畏懼不敢反抗,但總有人會一直不顧小我拯救大我,蔡鍔就是這種人,好在他並不孤單。

蔡鍔反正是極盡所能,一方麵自汙,另一方麵還在稱帝的請願書上寫了自己的大名獻媚。

他需要的也不是完全的不防備,隻要找到一個機會,一個鬆懈的時間,都會努力抓住掙破這個囚籠,他也確實找到了,成功回到雲南,因為這裏有兵可用。GgDown8

1915年12月12日,袁大總統宣布不好意思,盛情難卻,他要當皇帝了。

咱們好久沒露麵的孫中山先生還在流亡呢,就開始發電報號召國民進行三次革命,開啟護國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