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推薦和收藏,老劉謝謝啦!
七月十八,宋湘的急報送至大本營,劉軒看完信,再三斟酌後,命令馬誌成帶領治安隊,前去安頓災民。讓淮軍即刻撤回安慶一帶,以防那彥成進犯安徽,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而那彥成,依然沒有發現義軍主力,根據各地官員的情報,隻能大致判斷出,大股流民向安徽邊境一帶聚集,但已無戰事發生,各地都是相安無事。
那彥成疑惑之際,卻接到戰報,說是黃河北部出現義軍作亂,軍情緊急,那彥成隻得退出拓城,準備渡河鎮壓叛亂……
那彥成退走後,亳州城已經再無危險,單超和宋湘先行撤回大本營,將安置災民的事項,交由當地治安隊進行處理。
劉軒從宋湘的急報中,得知單超的消息,也是十分期待此人。
從那彥成和宋湘的一戰中,劉軒還是看出一些問題,這大清鐵騎,並非虛傳,目前的戰鬥力,還是相當強大。若是不能在軍事力量上,超越清軍,那麼自己的強國計劃,將化作泡影。
感到壓力的劉軒,即刻命令軍工廠,加緊生產火槍和戰甲,兩處船廠也接到同樣的命令。
此時銅陵船廠,已經開始大量生產蒸汽商船,以求最快的速度,替換汪氏集團的帆船,而新洲造船廠,也是日夜趕工,全力打造類似“冬晴號”的戰船!
銅陵軍工廠,也在劉軒的建議下,生產出短製火槍,這種火槍,槍管比較短,射程相對也小了許多。
劉軒要求生產這種火槍,主要是為了裝備護衛營,畢竟弓箭無法和這等利器想比。
為了增強士兵對武器的愛護,劉軒給這長短兩種火槍,都取了個詩意的名字,新式長火槍叫做“穿雲”,短火槍叫做“追風”,經過多次改良的腰刀,被取名為“龍牙”。
為了進一步保障大本營的安全,劉軒將護衛營增至兩千人,這些人全部穿戴,白龍雪須鎧甲,腰間掛著龍牙刀,手中或是持著穿雲槍,或是拿著追風槍,看起來威風凜凜,給大本營增添了一道獨特的景色。
在威風的背後,卻是流水般的銀子花了出去,按照手持穿雲槍的士兵來計算,光是這一身的裝備,就需要近五十兩銀子,這還是在批量生產下,得出的結果,而培養這樣一名優秀的士兵,至少還需要花費二十兩銀子,再加上日常糧餉和軍事開支,若以十萬人來計算,每年就需要一千萬兩白銀。
除此以外,還有騎兵的馬,炮兵的火炮,水師的戰船,都需要大量的銀子來維持。
雖然麵臨著重重困難,但是劉軒絲毫沒有遲緩自己的腳步,目前從各處得來的情報,鴉片已經在中國沿海各地,廣泛流傳,而英國人也多次在沿海地區挑釁,但朝廷卻置之不理。
在這樣的情況下,劉軒心中,難免生出一絲悲意,偌大的中華名族,盡然是自取滅亡……這使劉軒對清廷又多了幾分憎惡感!
臨近中秋時節,劉軒的急迫的心境有所緩解,緊接而來的卻是,痛徹心扉的思鄉之情。
劉軒非常想念自己的父母,自己來到這大清朝,已經整整五年的時間,除了意外的發現自己的表哥,也來到這裏,別的就一無所知了。
夜裏劉軒難以睡眠,所謂“舉頭望月,低頭思鄉”,就是自己真實的寫照!
想起自己這五年的經曆,可以用激情澎湃來形容,但是每每靜下心來,還是覺得自己實在過於渺小。
“曆史的車輪,真的可以因為自己而改變方向嗎?”這是劉軒經常詢問自己的話。
“絕不隨波逐流,寧可當作飛蛾撲火,也要掀起一絲浪花!”這是劉軒麵對自己的疑問,而作出的回答!……
望著天空的明月,對父母的思念,隻能藏在心中,而對表哥的想念,卻可以付諸行動。
雖然英國實在遙遠,如果現在寫封信過去,恐怕送到英國時,都快過年了!
但是劉軒還是拿起毛筆,使用嫻熟的手法,書寫著自己的思念之情!
不過,哥就是哥。總比弟弟想的多一些,就在劉軒奮筆疾書時,香港商行的夥計,帶著英國伯爵的書信,來到了大本營,這一天是,八月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