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農書[下](1 / 2)

張昭端坐在那兒,麵無表情,一言不發,聽張老二說話。從頭到尾他就看了張老二一眼,其它時候,他一雙眼睛誰也不看,目視前方,卻茫然一片。

張老二憑著一口氣,一股腦兒把眾人的小算盤端了出來,說著說著,他不時偷眼去看張昭——張昭這個族長在族中是很有威信的,別看比他自己還小了幾歲,但張老二從小就怕他,暗地裏很有幾分嫉妒。

眼看張昭板著張臉,一言不發,張老二的聲音不由自主就小了下來。

臨來之前,他們幾個商議時,講述的種種道理,似乎都不翼而飛,說什麼也找不到了。人說,理直氣壯。他這事本來就沒有道理,隻是族人看著眼熱,張昭又向來照顧大家,光想著人多勢眾占便宜來著。

沒想到,張傑說的好好的,到頭來卻退縮了,囉囉唆唆了半天,卻一直說不到點兒子上,張老二一急才跳出來……

“……,大家總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說兩家話,……”

張老二已語無倫次,不知所雲了。

“咳……”

張昭沒心思聽他講廢話,他輕輕咳嗽一聲兒,聲音不大,眾人卻是一震。

張老二的嘴開合了兩下,便不再出聲。張昭也沒有說話。屋裏鴉雀無聲,靜的一根針掉地下都能聽見。

張昭麵沉如水,也不理旁人,就衝著張老二說話,他也沒有提高聲音,還是象平常說話一樣。

“二哥,你是年過耳順的人了,是族中的長輩,說話要注意些兒,沒有道理的話,怎麼能講出來?”

幾位長老不覺地緊張起來,眼睛一眨不眨的,緊盯著張昭,聽到此話,臉色全變了。

這不是一家人的事,也不是件小事,雖然不清楚確切數字,但傳聞中最少的,也要增產三四成,就算是一樣交租,自己平白多收三分之一糧食,也是相當不得了的——可以吃飽飯,少吃些糠菜;可以給家人做件新衣服;可以給兒子娶房媳婦,可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期望。

因此,明知道沒什麼道理,眾人卻也腆著臉來了,實在是利益太過誘人,讓人眼熱心跳、不由自主。

張昭看的清清楚楚,卻絲毫沒有理會,隻當沒有看見。

湯是早晚要給族人喝的,但是,那要讓族人領張家的情,念張家的好。若是此時此刻應允下來,隻怕眾人還以為,張家怕了他們人多勢眾。

也不待別人插話,張昭斷然拒絕。

“這種話,以後就不要再講了,說出去,平白叫人笑話。”

接下來,張昭便不再說這個,隻是令人上了許多小點心,熱情地招呼七叔等品嚐美食。七叔幾次開口,都被他把話引到別處去,閑話了好一陣兒,話終究沒能講出來。

張涵與母親張王氏端坐在張昭身後,看的是那個解氣。

在這種情況下,氣氛始終熱烈不起來,食物再精致美味,幾人也吃不下去。又坐了一會兒,隻好訕訕的告辭。

一直將張傑送到門外,張昭又命人套車,送他回家,另外還送了些兒點心和禮物。

“這事沒完!”張老二在回家的路上,恨恨地叫道。

“當然不會就這麼算了,”望著四人離開,張昭牽著孫子的小手,微笑著告訴他。

沒過兩天,張塢忽然流傳起一個流言。流言的版本很多,但大致意思是一致的,都是說:

“族長(指張昭)人很好,向來護著自己人……(具體事例若幹)

族長熟讀農書,終於融會貫通,集諸家之大成,寫成了一部新農書。便在家中進行了嚐試,效果果然顯著,一畝地都多打不少糧食。

沒想到,就有人眼紅了,(大反派張老二隆重登場),竟逼上門來討要。族長就生氣了。張家願意幫助同族,教大家種地,那是人情;不願意教,那是本份,斷然沒有上門討要的道理。跟誰學手藝,磕頭拜師,那還都得看人家願不願意,XXX憑什麼上門討要,也太過分了!

族長是什麼脾氣,能吃這虧嗎?一氣之下,憤而拒絕。

張老二走後,族長越想越氣,終於病倒”雲雲。

張老二一聽這流言,隻氣個半死,很快便也‘生病’了,聽說病的很重,都臥床不起了。

張王氏聞此消息,親自帶人前去探望,又是請大夫,又是送藥,又是送滋補品,好似全無半點兒芥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