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七十章 廷議(1 / 3)

“住口!你也是冒頓的子孫?!你這個膽小鬼!”

突如其來的怒吼透過厚厚的門簾傳出來,屈蘭不由自主顫抖了下。回頭看看他正在守衛的大帳,屈蘭聽出來,那是呼衍徽的聲音。

呼衍氏世代與單於聯姻,是南匈奴中的名門,呼衍徽身為骨都侯位高權重,是老王的心腹,素以脾氣暴躁聞名南匈奴,各部族民少不不害怕他的。

說起來,南匈奴現在本應該是單於呼廚泉掌國事的。然而,在中平四年,靈帝下詔令南匈奴發兵配合幽州刺史劉虞合討反賊張純。單於羌渠遂派譴兒子左賢王於扶羅,帶領數千騎兵前往幽州。當時,大漢國內動蕩,時有亂起。南匈奴人害怕單於大量征兵,便在第二年,右部須卜部落、屠各胡和白馬銅等十餘萬人一起作亂,攻殺了單於羌渠,並驅逐其子於扶羅,而以須卜骨都侯為單於。

不久以後,須卜骨都侯死了。儲君左賢王於扶羅順理成章繼承了單於的王位。但是,各部族殺死了單於羌渠,自不肯讓他的兒子繼位,各部族便推舉老王管理國事。呼衍徽便是老王的主要支持者之一。

現任單於呼廚泉,是於扶羅的弟弟,羌渠的兒子。前幾年於扶羅死後,呼廚泉便被立為單於。可是,因為哥哥和父親的原因,呼廚泉也被從南匈奴王廷驅逐,帶著少數支持他的部族生活在雲中以北,不得返回美稷。聽說,呼廚泉的處境艱難,沒少被鮮卑人抄掠。

聽見帳中各位大人的爭吵,屈蘭忍不住暗暗歎息。各部族大人們齊聚美稷南匈奴王庭,已經爭吵三天了,還是拿不出一個主意來。前一陣縱情劫掠,大家都沒少發財。屈蘭腰間的環首刀,就是那時的戰利品。

想到心愛的環首刀,屈蘭不由露出了一絲微笑,雙手不經意地輕輕撫摸著刀柄,說不出的珍愛。修長的刀身,厚背薄刃,魚肚開鋒,也是極為鋒利的,屈蘭曾以斬殺傷馬,借助於馬力,將傷馬一刀兩斷,而長刀分毫無損……

劫掠時,不勞而獲是快樂的。然而,後來事情便不妙了。張律根本不按慣例行事,竟拒絕了他們求和的要求,還斬殺了使者。阿族等遂大人興致勃勃地前往,卻隻剩下了一顆人頭被送了回來!

想起阿族等遂那鼓出來的死魚眼睛,屈蘭心中打了個突。說不上是什麼滋味,有點憤怒,又有點恐懼。

這真是太過分了!事情不應該這樣的!

南匈奴作為大漢國的西北屏障,已經有近百年曆史了。他們曾經協同漢人,與北匈奴作過戰,一直把北匈奴趕的上天無路入地無門,逃的無影無蹤。他們曾經幫助漢軍,與鮮卑人、羌胡、烏桓人打過很多仗,有勝有敗,但終是勝多敗少。他們也曾經背叛過大漢國,與諸胡勾結大肆抄掠——這樣的情況不多,同時也大半是少數部族反叛。無論如何,每當他們願意投降時,從來沒有遭到過拒絕,

按照很多南匈奴人的想法——屈蘭也是這麼想的,南匈奴叛亂,大肆抄掠之後,將姿態擺的低一點,隻要卑躬屈膝前去求和,漢人總會應允的。既往不咎不說,有時候還會應允一些條件,甚至額外賞賜些東西。

伍子方的態度如此強硬,猶如當頭一棒。南匈奴上下,從老王到族中的部民,都有些摸不著頭腦。

怎麼辦?

繼續打下去?

勝算不大,而且,也沒有意義。該搶到的,都已經搶的差不多了。而普通漢民都縮回到了堡塢之中,再搶下去,風險很大,不合算。繼續打下去,那會死很多人的,又得不到什麼東西,對部族上下都沒有好處。

漢軍也不是泥捏的,恰恰相反,漢軍很強大。

在朔方等四郡三十餘城,漢民人口寥寥無幾,駐軍也隻有區區萬人,小城不過百數十人,大城也才千把兵。叛亂一起,僅南匈奴和羌胡便聚集起十多萬人,加上趁火打劫的鮮卑人,少說也有二十萬人。在這種情況下,臨戎、九原等七座城池還依然在漢軍手中。而那些被攻克的城池,往往也要付出三倍於守軍的傷亡。至於屯有重兵的雁門郡,叛亂初起便迅速被鎮壓了。

南方的關中,伍子方集中的大批騎兵,正在河東等郡來回掃蕩,一旦肅清了流寇,立刻便會向北壓過來。東邊的雁門,張律也派出了上萬騎兵,在定襄、雲中等地活動,威脅到了美稷。眾人已經與之打了兩仗,沒占著什麼便宜。

“冒頓的子孫是沒有膽小鬼,但是,魯莽行事,與勇敢卻是兩回事!不要把別人都當成傻瓜了!”

別人害怕呼衍徽,須卜尤卻不害怕他。須卜尤是須卜單於之子,須卜單於死後,若非呼衍徽一力阻止另立單於,隻怕他今天便不是須卜骨都侯,而是新單於了。對呼衍徽,須卜尤可謂恨之入骨。說起話來,自然便很不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