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邵凱還是沒有回杆,直到儀表盤上迎角、過載指示燈開始閃爍,耳機裏出現機械警告:“警告,極限迎角,極限過載,警告,極限迎角……”
沒有去搭理耳機裏的俄式機械警告,邵凱關閉了oiip,繼續握緊操縱杆,漸漸的他感受到了機體開始顫抖,甚至開始搖擺。
這是即將進入失速的前兆,操縱杆杆力恢複後,邵凱再次將左手放在節流閥上,準備接下來進入螺旋後隨時改出。
捷羅廖夫曾經說過,改螺旋的前提在於退出失速,退出失速的前提在於製止旋轉,製止旋轉的前提在於製止偏轉。
意思就是說,改螺旋首先要製止飛機偏轉,偏轉製止了飛機的其它轉動,比如滾轉、俯仰轉動等才好製止,而旋轉徹底被製止了,才能夠進一步推杆退出失速。
改螺旋最關鍵的是製止偏轉。
所以此時的邵凱繃緊了神經,將所有感官神經都放在了手中的操縱杆上準備迎接接下來的螺旋。
隨著速度低於200,迎角達到27°,邵凱感覺機體一顫,然後機頭開始下沉,伴隨著機頭下沉,機尾上仰,邵凱明白,失速了。
那麼接下來就是螺旋了,螺旋的狀態有三種,分別為落葉飄、陡急螺旋或者平緩螺旋,當然現在雖然失速,戰機卻沒有失控,也就是說螺旋的狀態是可控的。
三種螺旋狀態對應的改出操作也不一樣,至於出現哪種螺旋狀態,就看飛行員接下來的操作了。
在機頭下沉的的同時,高度也在下降,不過好在今天的氣象條件並不複雜,所以機體下墜時邵凱時刻調整角度,盡可能地保持機體不發生大的偏轉。
左手漸漸開始回收油門,將雙發控製在慢車狀態,邵凱就感覺戰機與自己如同風中飄落的樹葉一般開始向右打著轉急速下墜。
落葉飄了。
邵凱趁著旋轉的間隙時刻關注著高度變化,在高度5000地時候他選擇改出,沒有選擇最常見的三中立法,而是選擇順推。
顧名思義就是順著打轉的方向增大發動機的推力來實現改出螺旋。
握緊操縱杆地同時,邵凱左手猛地推動右側發動機油門,甚至直接開啟加力,將左發依舊保持在慢車狀態。
伴隨著右側發動機的咆哮聲,整架戰機仿佛蘇醒了一般,隨著速度開始提升,機體旋轉的速度變慢,因為右側推力加劇,機體開始向左傾斜,邵凱往右壓杆,盡量控製機體姿態。
戰機因為有了巨大的推力,開始向著左前方回轉,不再向右旋轉,下墜的速度也開始變慢,就在機體將要回正的時候,邵凱給左側發動機給油。
戰機回正時邵凱將左側加力打開,右手輕輕拉杆,整架戰機不再旋轉,而是在雙發巨大推力下不再下墜,反而向高空爬升。
成功改出。
邵凱爬升到七千米的時候向塔台報告。
塔台內眾人懸著的心在這一刻也終於放了下來,下達返航指令。
“轟……”
不到三分鍾就完成三個科目的演練,這一刻邵凱的內心是雀躍的,這一次的成功最主要的還是蘇兩七抗失速抗螺旋特性非常好。
所以返航途中邵凱滿懷成功改出的喜悅開啟加力俯衝飛行。
當然也離不開邵凱沉穩的操作,畢竟在國內失速螺旋改出也是他們的必修課,加上這麼優秀的戰機,基本可以說是手拿把掐了。
。您提供大神戰隼的長空鑄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