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等待了四天,607所的實驗人員才趕到試飛院,同樣帶來的還有從張王寧飛機上拆下來的那一台鷹眼雷達。
在這四天時間裏,邵凱在兩位重量級試飛員的指導下,關於飛機的各種性能要求總算是有了一個初步係統的了解。
以前在航校和部隊,根本沒有這樣的機會,畢竟一名合格的試飛員相當於半個飛機設計師,在雷翔和張敬挺這裏學到的都是純純的幹貨知識。
607所試驗人員的到來,同樣也打斷了邵凱向兩人學習請教的計劃,開始為接下來的鷹眼測試做準備了。
機載雷達的試飛通常分為科研試飛和定型試飛,這兩種試飛在目的和要求上有所區別。
科研試飛的目的是利用試飛的實際環境對雷達的各項性能和功能進行調試、改進,發揮雷達的最佳狀態,檢驗雷達的最大能力,通常由熟練的操作人員或雷達研製人員操縱。
定型試飛的目的是對雷達的性能進行最終評定,主要是驗證雷達的平均戰術技術指標,通常由戰鬥機飛行員操縱。
由於試飛目的不同,二者在試飛場地和試飛條件上也有所差異,定型試飛通常在專門的試飛單位進行,也就是試飛院。
地麵配備有專門的精密跟蹤雷達和數傳係統以對雷達的試飛性能做出評估和記錄。
科研試飛為了調試和改進的方便,通常由雷達研製單位組織試飛,並且要進行各種地形條件,如平原、丘陵、沙漠等的試飛,因而不可能配備完善的地麵測試係統。
因為鷹眼雷達已經初步完成了科研試飛,現在邵凱要進行的就是定型試飛。
此時的邵凱已經整裝完畢,不過飛機還沒有準備好,一眾科研人員配合著機務人員正在給飛機關鍵部位布放采集線路,這讓他很是好奇。
畢竟之前在雄鷹團那邊測試的時候沒有這些東西,而且他們還將所有的采集線全部接入一個散發著寒光的金屬盒子中。
“你好,這個小盒子是幹什麼用的?”
邵凱拉住其中一位負責指揮的同誌小聲問道。
“這是機載傳感器,也是咱們的新產品,配合鷹眼進行係統的測試!”
那名負責人看著邵凱微微一笑,開始給他解釋。
好家夥,機載傳感器邵凱倒是知道,可是那都是大家夥,固定安裝在機艙內,尤其是座椅後方,光一台傳感器就占據了很大一塊地方。
但是看著現在他們正在駕駛艙安裝的巴掌大小的金屬盒子,邵凱感覺現在就跟個土包子一樣。
他真有點懷疑那麼小點東西能不能同時采集火控雷達,紅外探測,敵我識別、激光探測,電視探測跟蹤之類的重要數據信息。
而他不知道的是在以機載平台為主體的航電信息係統中,隨著航空技術的不斷發展,敵我作戰雙方飛機武器火控係統技術不斷提高,作戰能力不斷增強。
同時作戰環境也不斷惡化,高強度電子對抗和低可觀測性目標的使用,使得對戰場態勢環境了解成為影響空戰勝負、製約飛機作戰效能充分發揮的主要因素之一。
機載傳感器作為對空戰態勢環境進行了解的重要手段,主要應用於目標搜索、跟蹤和武器製導,近年來得到了迅猛的發展。
而華夏各個科研機構也開始全麵發展,緊跟國際潮流不斷摸索研發屬於自己的高科技裝備,而這款新型機載傳感器就是一大突破。
可以說,機載多傳感器信息融合是改善和增強未來空戰態勢環境了解的一種廣為采用的信息處理方法,不具備多傳感器融合能力的裝備,將難以應付未來的高技術戰爭。
沒過多久,采集設備安裝完畢,邵凱開始按照慣例進行細致的檢查,這時候他才發現原本那些看上去非常淩亂的數據采集線早已不見蹤影,被隱藏在機身內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