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天命神器 功當代,利千秋(2 / 3)

武則天自然是龍顏大悅,對太平公主此舉大加褒賞,馬上拍板決定讓劉冕親率大軍北上豐州,在豐州到朔州沿黃河一帶建起三座大型軍鎮城池,分別稱為太平城、天官城、天授城。

這用意太明顯不過了:天官、太平當然是用來紀念劉冕與太平公主的功績;天授,是武則天登基後所改的年號!

這是武則天登基後進行的第一項重大工程,因此滿朝上下都非常的重視。武則天還特意派譴了工部的幾個官員到河隴一帶征集民夫,屬朔方道行軍大總管劉冕麾下聽用。

工部的官員們得了皇命馬上動身,在河隴一帶大肆征調民夫。短短數日之內集齊十萬餘眾,浩浩蕩蕩的開赴靈州向劉冕報道。

劉冕早就一切準備就緒了。隻待民夫到位,就帶著右衛本部數萬大軍和十萬民夫,走上了靈武大戈壁向豐州進發。薛訥則是提前去了豐州一帶負責前哨戒嚴和巡視。

十幾二十萬人排成巨大的隊伍走在戈壁灘上,茫茫看不到頭。

馬敬臣騎著馬晃晃悠悠的跟在劉冕身邊,嗬嗬的傻笑;“好小子,真有點幹大事的氣派。說幹就幹,馬上就付諸實施了。從大唐到大周,除了在西域、岐州、涇州一帶建了幾個小土堡和過道,就沒搞過什麼大型的城池建設。你這一舉動可是有點驚世駭俗呀!”

劉冕笑而不語。

馬敬臣繼續喋喋不休:“等那三座大城和烽火台建起,突厥人可就不敢像以前那麼放肆和囂張了。天官,這可是一勞永逸的好事兒呀!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嘛!”

劉冕終於開口說話了:“其實,不管是城牆還是烽火台,都擋不住敵人的攻擊。關鍵還是國力與軍隊。我之所以想到建受降城,也是考慮到大周的現狀。連年征戰國庫空虛,軍隊的負擔實在太重。而且一但有一絲狼煙在邊關飄起,總是舉朝震驚勞師動眾。現在建了受降城,駐守在這裏的將士們可以自給自足減輕朝廷負擔,而且防守能力將大大增強。突厥人再不可能像這一次的戰爭那樣,在千裏疆域上四處襲擾隨意作亂了。”

“其實我也知道,像這樣強力防守並不是你的風格。”馬敬臣笑道,“以你劉大將軍的氣魄和膽略,以攻代守是最佳方略。記得打這仗的期間你跟我說過一個構想,你想讓朔代等地的張仁願與論仁弓大軍包抄默啜身後,或是直擊草原。但是朝廷肯定不會準。要是這樣的措施實現,那還用得著建什麼狗屁受降城?直接踏平草原平定突厥了!”

劉冕輕笑了聲:“所以,建受降城這樣的方略才對朝廷的胃口,我也知道一定會被獲準。”

馬敬臣嘖嘖的搖頭:“你這幾年沒白混,當真把朝廷上那些人的心思想法摸得透了。這人生一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要我說啊,當今這朝廷要是有你這樣的人當權主事,定然是另外一番風貌。”

“少胡扯!”

十餘萬人浩浩蕩蕩披星戴月的趕路,在茫茫大戈壁上走了近十天,終於越過黃河到了豐州境內。

薛訥的大軍已經在陰山一帶嚴密布防,並將在這裏放牧的突厥雜人都驅趕回了陰山以北。郭虔瓘則是帶人準備好的大軍和民夫的接待工作,凡事有條不紊。

三個要建受降城的地界也選好了。一處在陰山以西的黃河曲道與大沙漠分野的地方。這裏扼守的就是之前默啜與敦欲穀大軍南下所走的沙漠密道;一處就在豐州原址,拆去舊有的破舊軍鎮,建起高大的軍事要塞;另一處則是在豐州以東陰山南麓、原單於都護府治下通往朔代之地的咽喉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