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南宮冷月(1 / 2)

這個兩周歲大的皇孫協兒,耗去了董太後很多精力。當初皇帝抱來,泣血哭求,是擔心何皇後鳩殺王美人之後,對這個皇子也施辣手,因此請自己這個祖母親自撫養其成人。這南宮雖說與朝堂諸臣也時有爭權,卻也算平靜。

誰知上個月,皇孫死活鬧著要出去看石經。這個石經,是熹平四年議郎蔡邕等為了正定五經文字,對今文所傳經書進行校訂,書並刊石,立於南郊太學門外的。每日觀者如潮,看書的和看熱鬧的,絡繹不絕。

皇孫平時幾乎不離左右,可就這麼出去看了一次石經,竟然突然鬧起急疾,昏迷不醒。抱回來後,陪同隨侍,全被張讓下令杖斃,可董老太太後來思索,這事情,怎麼透著一股說不清的陰謀味道?

董老太太雖說不是官宦大家之後,但是近年來,耳熏目染,也風聞不少宮闈秘聞手段,自己不擅長陰謀爭權,但是要為皇帝操心卻是真切的。所以指望這皇孫能繼承大統,也是因為這孩子性格乖巧,與自己親近,將來必不會害了自己。

這孩子急病之後,董老太太一度以為他腦子壞了,話都不會說了,大為煩愁。可現在看來,雖說處處透著怪異,行為舉止與往常差別較大,但是智力並無不妥。

太醫也說大約會有病後遺留症狀,可緩緩消除。

地上的字,大概是皇孫從石經上看來的吧?董太後連歎自己讀書少,不懂經文上怎麼會有感覺像逆悖之言的辭句,不過看到皇孫雖然少言寡語,但聰慧善學卻絲毫不變,還是一陣高興。

劉協看到了董太後過來,連忙用腳把字抹去,丟開樹枝,站起身來,衝董太後點了個頭。

董老太太的嘴撇了撇,想笑。皇孫的禮,行的極為不正,但是想到他病未痊愈,並不忍責,上前撫著劉協額頭,說:“外麵風涼,不宜久坐。來,隨我在園內走走。”

劉協跟隨董太後,在嘉德殿旁的園子裏走起來。

此時,正是初秋季節,天高雲淡,宮牆之外,夕陽西垂,並無喧囂聲。園內景色也無什麼出奇,內侍和宮女不多。

劉協一如既往的沉默。

董老太太忽然說,“協兒聰慧,以後應當多讀書,這朝中事務繁雜,讀書少了吃虧啊。”

她扭頭見劉協直直望著自己,知道他在認真聽,接著說:“朝中大臣,均是經學大家,每有爭論,必能引經據典,洋洋灑灑,道理一說就是一牛車。我近年來見天子焦慮於財政,大司農欲振乏力,毫不作為,天下連年災害,或旱或疫,皇室空乏,賣些官職賺些錢,竟也被他們百般嘲弄。”

劉協繼續沉默。

董太後抬頭望天,道:“天子自十二歲來京,就陷入外戚和宦官、朝臣的幾方爭鬥中,苦苦掙紮。當年尚未元服,眼看著自己舅舅下獄處死,卻無力搭救。太傅胡廣和華光殿侍講楊賜、劉寬等,平時自喻忠貞正直,卻都不為外戚說話。協兒,天子難做啊。你要多讀書,學會帝王術,助你父皇收攏天下士人。”

劉協衝她點頭,表示聽進去了。

董太後長歎一聲後,不再說話。

祖孫二人就這麼望天不語,各顯得心事重重。

******************************************

深夜,張讓府,花廳中。

小黃門伏在地上,不敢抬頭。

張讓放下手中的酒樽,輕聲道:“這麼說,黃河隨時會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