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士人風骨(2 / 2)

小黃門來時,他已經有些醺醺然。

展開帛條,看了那一行字,不由得皺緊了眉頭。

這什麼字體啊?怪模怪樣。心中冷哼一聲,大概是某個識字的宦官代書吧?識字但又不善書法,字體都變形走樣了。兩歲的皇子,竟然想結交大臣?他懂什麼啊?是不是董太後通過它傳遞什麼信息?想做什麼?他既不是嫡子,也不是皇子,難道也對天子之位起了覬覦之心?

想到這裏,周異不禁長吸一口氣,難道前些日子的傳說,是真的?難道董太後真的不畏人言、不顧體製,欲立劉協皇子做太子?

這不妥啊。

太後僅是藩王妃,來洛陽居住永樂宮本來就不合適,何況隨心所欲的立儲?皇後有嫡子且長,說到任何時候,皇子劉辯都比劉協符合正統。

太後以私欲而廢天下,竟以庶子立儲,置天下法統於何地?實在是太過分了。堅決避嫌,不可與之相晤。

周異決心一定,立即果斷地對小黃門說,“請回複永樂宮:皇子無端結交臣屬,非善行,臣為諫也。異勞碌奔走多年,氣虛體弱,多病纏身,近日欲返鄉將養,望皇子寬允體諒。”

小黃門聞言趕回報信。

劉協等到這個消息之後,略有些意外,更多的是無奈。

這應該才是大多數士人的主流觀點吧:嫡庶有序,名分大於天。而且自己若主動結交大臣,在他們眼裏,一定懷疑自己居心叵測,意在廟堂。幸虧自己還是兩歲的孩子,別人不在意,就算是做事出格,別人還會誤以為是太後的心思。沒有被作為妖孽看待,總算是幸運的!

這就是所謂士人風骨,還是自己理解不夠深啊。

既然士人階層普遍認為自己不能做太子,那麼何皇後的那位皇子將來即位,是順理成章的。可是,那樣到後來,依照何進和何皇後的性格,和十常侍奪權爭鬥,必然導致董卓入京,然後廢太子,立自己為帝。那不就是傀儡皇帝的開始嗎?什麼也不做,等待命運抉擇,那麼可以預見這條路堅決不可取。

那麼若主動宣揚自己不做太子,放棄皇位呢?這樣獲得了士人階層的認可,但是董太後會失望,何皇後不見得安心。然後何進和何皇後仍會和十常侍翻臉,結果是一樣的。

那麼隻有一條路:離開皇宮,逃離這個環境。一個兩歲大的孩子,漂泊江湖,這條路困難不是一般的大,前景完全陌生,看不到未來。

當“走為上”這個念頭,在劉協腦海中閃過的時候,就無止境的不斷翻騰。雖然自己才兩歲多,可那是外人看來的情況,自己的智商還是個中年人,對環境的判斷,對別人的應對,絕對不會真的那麼幼稚可笑。這就是機會,也可能是唯一正確的路。有可能改變命運的巨大號召力,使劉協立即開動腦筋,往這方麵思考起來。

這個時代,外麵的世界比皇宮裏麵要殘酷很多,現實是冰冷冷的,野外生存的東西,最好提前準備一些。

唉,還是認真列個行動計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