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忽有名師(1 / 2)

光和六年的秋天,發生了很多大事件。首先是金城附近黃河水溢出二十餘裏,然後五原一帶發生嚴重地震。一時間,朝堂又成了朝臣、宦官和外戚相互攻訐的場所。天子每天聽到這些奏報,煩躁不已,然後他在西苑的時間越來越多。

民間各種流言和讖謠迅速流傳,各郡官員幾乎同時選擇了對上級隱瞞。天子不愛聽這些壞消息,那麼報喜不報憂就成了東漢官員們的主流思想。

這時候,劉協深深感受到了人心惶惑、迷信氛圍對人的影響,宮內許多宮人內侍也漸漸神神叨叨。司隸校尉,在洛陽偵騎四出,每日捉拿不少嫌疑人,卻於大局無補,謠言日甚一日。

京師控製的嚴密了,對於外逃,就顯得越來越困難,劉協隻好擱置前麵的想法,另想辦法。

劉協現在已經可以和別人用“漢語”正常對話了。當然除了穿衣由宮人服侍而顯得問題不大,尚可湊合之外,至今飲食還不習慣,淡然這時代食譜簡陋、菜色單一也是個主要因素。

這是東漢時代,盡管已經有了不少吃法,但仍還是以煎、炙、膾、蒸為主,個別地區有脯(臘肉)、炸(水炸或油炸)。

煎,和後世不同,這個是幹煎或者加水,燒到幹,如果最後還殘餘有水,那叫熬;炙,就是烤,以肉為主,也有烤魚;膾,是用刀細切,生魚片,生肉,就是這樣生的吃。當時沒有介末做配料,所以配生魚的是薑;蒸,方式和後世一樣。

這東漢時代的主要調味品有:鹽、醋、醬、飴糖、蔥、薑、花椒、肉醬、魚子醬、蒜。沒有辣椒,也沒有胡椒。可惜劉協是老西安人,吃慣了辣子。

這時代的主食,主要有黃米飯,偶爾是南方流傳的糯米飯,或者當今皇帝喜歡的胡飯。這個胡飯,是用醬瓜、烤肥肉、生菜卷在麵中,卷成兩層,並切成兩寸大小的六段。

光和年間的蔬菜,有白菜、菠菜、芋頭、蘿卜、韭菜、黃瓜、葫蘆、藕、豆等等,除了土豆、紅薯、番茄、洋蔥等尚未出現,基本都有了。西域多國與漢朝互通了之後,大豆和葡萄越來越多,因此衍生出豆製品也不少。

主要肉類:以馬、牛、羊、豬、狗、雞為主,靠近湖海的地方,也有魚、貝等。值得一提的是,這大漢朝的王公貴族們,竟然把肉認為是腐朽身體的東西,特別提倡健康飲食,吃菜;而窮人們,則把非常渴望吃肉,但是肉又比較貴,所以也流行下水(動物內髒)。

當然隨著自然災害增多,別說吃肉,就連菜都快沒有了,米麵等價格在洛陽、長安等城市裏飛漲,連翻幾番。而城外的農民,到了荒年,大多為了有口吃的,賣掉了老婆或者孩子,甚至背井離鄉的逃亡,而且很多人死在了逃亡的路上。病死、餓死、凍死、累死,不一而足。這些事情,不管京城裏還是皇宮裏,很多人都知道但是都裝作不知道。

劉協的飲食習慣,在大吃貨帝國慣出了毛病,此時吃著東漢皇宮的飲食,竟也常常覺得寡淡無味,可惜欲訴無人。他有時候想想,這要是出了宮,僅是吃飯、穿衣,就能苦的他過不下去。人的適應能力雖強,但是過去生活的強大慣性,卻也是非常可怕的。這道理與減肥或戒煙是差不多的,明知道要改變,必須改變,可是真變起來,身體總是容易先投降啊。

為了能讀些書,了解一下真實的社會,並且不暴露出自己識字這個妖異的事情,他懇求董太後延請大儒,為他啟蒙講學。

董太後見皇孫如此上進,別人的孩子這個年齡正在玩尿泥,隨地大小便,自己孫子讓人省心不說,還知道要學習!頓時大喜,連忙聯絡朝中官員,請托大儒進京以便教育皇子。不想朝官們竟以黨人禁錮、儒者凋零為由拒絕了。

董太後訕訕然,有些羞怒,也有些無奈。畢竟,禁錮黨人是個很嚴重的曆史事件,確實很多讀書人受困其中,但她曉得這些輕易碰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