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詩經》、《論語》、《春秋》讀完之後,經義還未細講,皇子協竟然從蘭台抱出一摞太史公的《史記》,說有地方不懂,要求指導。
桓典狠狠地批評了皇子協的讀書貪快的惡習,並嚴厲警告他以後要循序漸進,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然後選義按部,考辭就班。
劉協唯唯應答,但私下仍是苦讀《史記》,雖嚴冬凍屋而不輟。
平時閑的時候,他經常拉著劉辯四處走動,講一些溫暖的話,總的大意,無非是勸劉辯將來好好做皇帝,自己將會全力輔佐他雲雲。
雖無新意,但勝在溫暖真誠,使劉辯對他觀感越來越好,常常不自覺的當成同齡人看待。
何皇後也樂見其成,並不阻攔。
董太後一無所知,依然偶爾勸皇帝立劉協為太子,皇帝隻歎氣,並不回複和答應。
時間一天天過去,甲子年正月轉眼就要到了。
正月之朔,就是正日,漢武帝之後,定為一年的第一天,後世叫春節。這一天,是漢人祭祖的日子。
這時,宮裏掛了許多紅布條,大紅的燈籠罩也加多了幾個,頓時,正日的氣氛出來了。
天子也從西苑回來,備好三牲,率諸宗室和三公大臣拜宗廟。由於種種曆史原因,這時候的皇帝宗廟廟數竟達十二廟之多,這已經遠遠超出了儒家禮經“七廟”的規定,因此許多文臣非議此事,不過皇帝置若罔聞,視若不見。
****************************************************************************
冀州、豫州許多地方,春耕無人,今年無數的田地都荒蕪了。
連年的大旱、瘟疫,已經摧毀了佃農數量,朝廷稅賦不減,吏員巧立名目,橫征暴斂,挖空了民眾身上最後的平和力量。
朝堂還在天天扯皮吵嘴。
荊、揚民眾數萬人,在各級官衙的不作為情況下,竟然悄悄跋涉數百裏,目標直指鄴城,他們要在鄴城聚集!
鄴城位於洛陽的東北,是進出京師的北方主要門戶。
此時為了攻取洛陽而熱血沸騰的馬元義,正快馬行進在山陽郡附近的路上。此行,他要前往山陽郡,安排好起義部隊的接應隊伍,然後就要全麵開始戰鬥了。
他的弟子唐周,緊緊跟在他身後,由於不適應馬上的顛簸,唐周的臉色非常蒼白。
唐周,原是讀書人出身,家有薄田數畝,耕讀傳家也是祖訓。但是連續幾年的天災,使他精神憔悴,去年大病一場,差點死亡,無力再耕種,典賣了祖產,勉強留得小命苟延喘息。大賢良師布道經過時,施下神藥,救了他的性命,從此就舍家跟隨大方馬元義行走。
馬元義身邊讀書人很少,因此對唐周格外器重,主要事宜都讓唐周全程參與,著力栽培,這次到山陽郡聯絡豪傑起事,也帶著唐周。
唐周雖然臉色蒼白,但是神色仍然清明,他眼神內斂,總是眯著眼睛,一般人很難猜透他的心思。
此時他騎在馬上,起伏不定,仍不忘扭回頭望著遠遠的洛陽城的方向——那裏上空,正彌漫著血色一樣的蒼茫暮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