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山寨一夜(1 / 2)

山陽郡,屬兗州,這裏山不多,大的河流也不是很多,隻有沇水。據《尚書·禹貢》記載:“沇水東流為濟,入於河。”

古時候,這裏有大野澤,靠近黃河,所以土地肥沃,過去一直是大漢重要的糧賦重地。但是現在,土地全部撂荒了。

馬元義一路行來,路邊倒斃的餓殍見了好多個。他知道春賦在即,但無數農人沒有糧食,好幾個月沒有雨水,眼看這地是沒有辦法耕種了,有些餓極了的,實在頂不住把種糧都吃了。實在是毫無生存希望的人,才這樣做的啊。

山陽郡的位置,很重要。往南是豫州的梁國和沛國,往東不遠就是徐州的彭城(後世的徐州市)。若是響應部隊占據了山陽郡,則可以避免豫州、徐州的官軍部隊快速北上,能夠為攻打洛陽的大部隊,留出更多的安全時間。

馬元義的軍事眼光很獨特,這幾個月來,所有的布置,都是膽大心細的。此行所要聯絡的,是過去盤踞在這東南一帶的盜匪董大虎。

這董大虎,和馬元義一樣,屬於賤民。大漢自光武中興之後,賤民的名還是沿用王莽新朝的規定,用二字。

最初董大虎隻是逃避賦稅徭役,和幾個鄉民躲到山裏求生,後來官衙的鄉佐帶差卒來捕,被董大虎殺了。自從殺完人之後,董大虎發現官衙竟然無力派兵圍剿自己,頓時膽大起來,遂在山陽郡東南的山上開始做起盜匪,偶爾殺個落單的行商,倒也能維持吃喝。隨著名氣響了,四方活不下去的鄉民佃農紛紛來投,董大虎又是個講義氣的,來者不拒,不管能不能帶來收益,先收下再說,因此隊伍的規模越來越大。

今年春,董大虎有些犯愁,因為隊伍太龐大了,吃飯的人多,可是山中沒有多少糧食。原來還可以搶,可現在周圍變得人跡罕至,方圓數十裏的人,都跑光了,世道不好,連行商都沒有人幹了。為此他愁的頭發都白了。

眼看就要山窮水盡,他萬念俱灰時,突然接到了太平道教徒的傳信,稱他們的神上使要來與他商談一條生路。

他很高興,不管來的是什麼神什麼使,隻要能讓這一大堆人活下去,就算叫自己當即死了,也可以答應。

午時,馬元義的前哨已經趕到,和董大虎接上了頭。

董大虎此時正在山下,帶著兩百個年輕一些的兄弟,於道旁準備迎接這位太平道高層人物。

道路曲折,蜿蜒不絕。董大虎眯起眼睛,已經看到遠處有兩騎快馬正飛奔而來。

前麵一騎來人到近處五十步許即下馬,然後將馬交給身後之人,大步走來。後麵的那個年輕人,也下馬,牽著兩匹馬跟在前者身後。

來人身材高大,聲音洪亮,遠遠拱手高聲道:“前麵是大虎兄否?弟馬元義來遲了!”

董大虎一看來人禮數周到,行為磊落,頓時心折,忙走上前去,拱手施禮應答。

馬元義熱情豪爽的性格,也使其很快就贏得了董大虎一眾兄弟的認同。雙方引見完畢,笑嗬嗬的回山敘話。

************************************************************************************************

當晚,董大虎山寨中燈光閃耀。

馬元義帶來了一袋子黃金,不僅可以購買足夠的糧食,還承諾過些天會運送來軍械若幹,這一下子解決了董大虎的關鍵問題,使董大虎感激涕零,當場拍胸承諾願效死相隨。

讓董大虎意外的是,馬元義並不要求董大虎生死相隨,僅僅提出,董大虎一幫兄弟,在今年太平教徒各地起義全麵爆發時,也立即豎起大旗,響應起義就好。起義後,可以自由行動,完全自己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