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辯肯定無法認同自己的這個想法。
甚至這時代的所有人,都不會認同這個想法。
很多人想要的,不是富強,而是特權;許多人買官不是為了治理,而是把買官的錢賺回來;許多人讀書不是因為書中有道理,而是因為讀書能夠入仕;許多人大半輩子的努力和艱辛付出,也不過為了做“人上之人”。與其他人平等,為什麼?他們可以舉出一千條,人自古以來就不平等的道理來反駁你,用“平等是進步的絆腳石”來抨擊你。
“終須要改變這一切,這是我的道路。”劉協這麼說給自己聽,聲音雖然輕,但是自己聽得很清楚。
************************************************
南宮,章德殿。
皇帝今天在這個東宮的前殿稍微休息下,結果大將軍何進遣使來報,訴說地方官員腐敗不堪,導致軍械不齊,軍糧不足,並彙報說,民間的腐敗給黃巾軍的興起帶來了很多便利,應當抓緊治理;同時,軍中的腐敗也應該馬上處置。
皇帝問起侍奉在一邊的中常侍呂強,“這腐敗,應當如何治理?”
呂強也是倒黴,剛好今天值守,皇帝問的這個事情,其實不好回答,因為最得罪人。但若是不認真作答,皇帝又不是傻的,性情喜怒無常,見他敷衍,恐怕會當場砍殺了他。最好硬著頭皮說:“亂世用重典,要殺掉一批貪腐嚴重的,教訓一批投誠老實的,剩下的基本就是可以用的了。然後建立考核機製,由下一級吏員評議上一級官員的政績,上麵再隔三差五的考核和查賬,看是否稱職,這樣就不怕他貪腐了。”
皇帝一聽,慢慢點頭,心中深以為然。馬上就叫人擬詔,頒布天下,同時傳給何進,叫他遵照這個思路執行,殺一批貪腐的軍中官吏,免得壞了大事。
消息傳出去,民間正直的官員精神一振,覺得大漢中興有望。卻也愁壞了一群買來官職的人,不過,更急壞了一幫宦官。
中常侍趙忠、張讓、夏惲等人,這些年深得皇帝信任,把父兄親友等盡數安排了不錯的職位,地方州郡把持了無數油水部門,正是威風凜凜、拚命搜刮的時候,此時都在心裏咒罵呂強,這一弄,也不知道斷了多少人的財路。但也不敢頂在皇帝的刀尖上,各使手段,十萬火急的速度,征還了他們的宗親子弟。
地方上很多讀書人,聽說是呂強奏諫天子,才使得空出來無數職位,紛紛稱讚呂強忠貞,說這個宦官與十常侍不同,是個難得的好宦官,並讚其將來一定青史留忠名。有讀書人甚至承諾,將來一定為其作傳,保證千年之後,人們還是看到呂強忠貞的形象。
但是這些,呂強都不知道,當然就算他知道了,也不一定有心情接受。因為最近他的日子非常不好過。得罪了這樣的一大幫同事,實在不是甚麼好炫耀的事情,因為對方的反擊,來的飛快。
十天不到,中常侍趙忠、夏惲就鄭重向皇帝奏報:說聽手下一幫中黃門有人親眼見到,呂強與那些黨人經常秉燭夜談,大肆非議朝廷,且平時最喜歡數讀《霍光傳》。然後還有小道消息說,呂強的兄弟,在下麵地方上貪汙很嚴重。
皇帝很不高興,這算怎麼回事?派中黃門帶兵過去,帶來問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