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天子開源(2 / 2)

劉協道:“人家都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山川地理,對於行軍打仗來說,可是很重要的學問。”

關羽始終是以“萬人敵”做自己修為的目標,聽到皇子協這麼說,肅然道:“是。”

*********************************************

洛陽,南宮,東宮殿前。

皇帝正和張讓、趙忠等一幹中常侍一起坐著曬太陽,順便商量一下庫房空虛的問題。

朝廷沒有人擅於理財,這已經是諸位中常侍的共識。當然,這些宦官其實也不會理財,不過他們自己不覺得。

皇帝想了想,下一步怎麼辦?還賣官吧。反正黃巾之亂時,有的官員死了,有的跑了,正好空出來不少位置。

不過,劉宏並不是喪心病狂的皇帝,他還是相當理智的。在他看來,買官畢竟隻是一時之計,而且有些官是有用的,不能無限製的賣。若全部賣的話,會出現大問題。

經過一番精確地推算,皇帝確認了既能賺錢,又不會影響國家的正常運作的“賣官數量最大值”,就是基本維持在全部官員的三分之一,最高比例不超過二分之一。

大到郡長,小到縣吏,明碼標價,給錢就能當官,童叟無欺。為了拓展渠道,徹底打開賣官的所有渠道,皇帝經過考慮,允許分期付款。要是沒有現錢,也行,先到西苑簽個字據,打個欠條,當官以後再分期還錢。

中常侍們齊聲感歎,陛下的智慧真是高明!

討論完賣官的事情後,然後討論將來如何收附加稅。這時候的大漢,還沒有什麼商業稅,國庫仍以農業稅為基本稅種。而大漢的農業稅,一直以來,實行的都是三十稅一的標準。

以什麼理由增加附加稅呢?這是個問題。想想現在的局勢,基本就是“助軍錢”。

張讓平時負責賣官事宜,他正想如何操作,私下可以增加些幫自己把房子再修修。他覺得,刺史、二千石官員上任之前,以及茂才、孝廉被授予官職時,必須向朝廷繳納一筆數目可觀的錢財,錢財數額的多少視官職的大小而定,而且可以到指定的部門“諧價”。

張讓這個態度,深得皇帝好評,生意嘛,就應該允許“討價還價”。好主意。

趙忠想了想,自己是大長秋,在北宮時間多,這北宮的建築,還沒有南宮多,說不過去。就給皇帝說,是不是可以增加“治宮錢”,把北宮再修一修。

皇帝偶爾地把自己的疑問說一說,大家再討論,再建議。眾人各懷心思,眾說紛紜,說了很久。一直沒有形成什麼決議。

不過,來年一定把官位好好梳理一下,賣個好價錢。

新年就要到了,天氣寒冷,皇帝有些擔心去涼州的皇子協了,結束了這次中常侍會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