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蕭蕭,飛雪飄零。
一路西行的這些天,通過和袁滂圍著小火爐聊天,劉協逐漸明白了漢軍的編製。
大漢采用典型的部曲製,在領兵將軍之下,設部、曲、屯、隊、什、伍的組織係統。部是一級編製,出征作戰時受領兵將軍直接指揮。部的主官一般是校尉,當不設校尉時,由司馬領部。部下麵為曲,通常是兩百人,主官為軍候。曲下有屯,百人,主官為屯長。屯下有隊,五十人為一隊,主官為隊率。隊下有什,十人一什,有什長。什下有伍,五人一伍,有伍長。
原計劃是由袁滂統領洛陽出來的人馬,結果他病到現在,還不能起身。隻好把部隊暫時分為兩軍,前軍由張飛統領,後軍由關羽統領。
其餘各尉,倒也各安其職,一路服從指揮,行軍順利。
沿途看到了函穀關的雄奇,潼關的天下險,關羽暗暗佩服皇子協記憶力好,盡管宮內藏書豐富,可也不是看過就能記住的。誰家的三四歲孩子,能有這份能力?
而劉協則一直注意到沿途人煙稀少,村莊十有七八都是空的。茅屋坍塌,野鼠出沒,土地大多荒蕪,莊稼地裏長滿了雜草,這是一種大規模的農業蕭條,是亂世兵災的危險後遺症。
楊濮從弘農老家出來,再次追上大部隊之後,就急匆匆地找皇子協,稱要彙報重要事情。
楊濮本身是個熱血青年,本次隨軍西行平叛,沒有想那麼多,但弘農楊氏,高人輩出,有人一眼就看出了不尋常之處。楊濮聽了族中長輩的勸誡,不但沒有留在家中,反而飛馬馳來,直追大軍,第一時間向心目中最聰慧的小皇子,做了詳細彙報。
聽完楊濮的彙報,劉協一下子,把所有的注意力就轉移到了關中各地糧食生產情況上了。
在劉協看來,過去“八水繞長安”的關中膏腴之地,不能就這麼任其荒廢下去。若是不能恢複關中的糧食生產,那麼大軍在外,依靠洛陽方麵供應,與大規模騎兵的羌人決戰,無疑是九死一生,不,是“十死無生”!
楊濮彙報的時候,王越侍立一側,見此事棘手,便自告奮勇道:“若事情難以操辦,不若我即刻返京,手刃了這幕後之人!一了百了,再無麻煩。”
但是被皇子協搖頭製止。
在劉協的認識裏,敵人不是一個,暗殺從來不是解決之道。
中平二年,正月。
劉協率領漢軍萬餘人到達長安,與京兆虎牙都尉部彙合。周慎一早就攜公府曹史、功曹史、五官掾等屬官趕來,拜見皇子。
周慎過去一直任校尉,去年改元時,天子詔其為蕩寇將軍。這種雜號將軍,也就近年來才開始經常出現,雖然地位不算特別高,但好在不是閑職,而是一個比較有實權的將軍。想往高處上的人一般都會先當這種雜號將軍,過渡一下,總體上來說,這是一個有發展前景的官職。
自光武帝以來,為了緩和階級矛盾,曾進行五次“罷兵”,基本上裁撤了郡縣常備兵和沿邊屯兵,隻留中央直轄軍。後來,發生了幾次邊事和內郡叛亂,從中央調軍,感到實在不方便,便又陸續在個別郡縣屯駐能作戰的常備軍,歸中央直轄。這京兆虎牙都尉部,便是一例。由於這個虎牙都尉部長期駐紮在長安,衛戍洛陽西部門戶,同時監護著先漢陵寢,很多人稱之為“長安營”或者“虎牙營”。
長安營是除駐守京師洛陽的南北軍以外的重要中央直轄軍,與其地位相近的,還有在扶風都尉部,人稱“雍營”。守衛三輔,監護帝陵,當然,主要任務是防備羌人。
長安營和雍營,編製都不是很大,常備軍平時一般都在兩千人左右,是大漢置於關中地區的兩支重要部隊。
初時,劉協聽說了長安營僅有兩千人的編製後,大為失望,在他看來,兩千人就算戰鬥力再強,若是後勤補給再派人忙乎,那在戰場上,基本就是給羌人送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