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0章 危機開始(2 / 2)

後來,他發現自己犯了一個很嚴重的認知錯誤。

原來,大漢的常備軍數量,是指披甲士卒,可以上陣廝殺的主力軍。至於漕糧、搬運、旗鼓、炊灶等,都是輔兵或者民夫,這一部分是不計算在內的。從洛陽一起來的部隊中,雖說總數萬餘人,而其中一大部分就是輔兵,真正的披甲,僅有五千人。

獲知這個情況,讓熟記《三國演義》的劉協大失所望。

他過去曾一直以為,東漢時的打仗,就是列陣,然後叫罵、鬥將,然後大旗一揮,全軍攻擊。所以他曾經幻想著把毛老爺子的“十六字真言”向軍中將領們炒賣一番,博一個新奇,現在看來,可能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劉協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就同時明白了羅貫中並不懂得真正的軍事,暗歎自己白在共和國的熏陶下活了三十多年,居然不講客觀,沒有實事求是。

在周慎的帶領下,劉協簡單的巡視了一下長安各處,然後在未央宮,對著破敗的長安宮殿,發了好長一會兒呆。

劉協過去曾經和同學一起,徜徉在這些漢宮遺址跟前,憑吊古人;也曾經拿著相機拍來拍去,四處搜集素材,所以也對這漢宮久曆戰火的故事很熟悉。

當初,王莽篡漢,更始帝入長安時,火燒未央宮,但其餘宮殿尚齊備。後來,赤眉軍殺過來,燒長安宮室市裏,殺了更始帝劉玄。縱兵四掠,搶劫四周,導致庶民饑餓相食,死者數十萬,長安為墟,城中無行人。

光武中興之後,朝廷一度對長安宮進行修繕,曾經想遷都回長安,但是因為關中人口因為戰亂銳減,貧瘠荒廢,糧食難以供應,若大力發展則耗時耗財,而被迫作罷。

劉協過去在西安生活了很久,未央宮遺址,對他沒有什麼秘密。他知道未央宮的主要建築物有前殿、宣室殿、溫室殿、清涼殿、麒麟殿、金華殿、承明殿、高門殿、白虎殿、玉堂殿、宣德殿、椒房殿、昭陽殿、柏梁台、天祿閣、石渠閣等。不過,他隻見過電腦做的複原圖,卻沒有見過實物。

兩千年來,戰火不斷,漢宮後世隻剩下斷壁殘桓,再也不見當日輝煌,被後世各色人等,不斷評說。

柏梁台遺址,在未央宮鄉盧家口村,在村東有一高約七米的夯土堆遺址可見。

石渠閣遺址,在未央宮鄉小劉寨村西南、周家河灣村東。

天祿閣遺址,在未央宮鄉天祿閣小學內,有高約十米、邊長約二十米、底部呈正方形的夯土台基可見。

椒房殿遺址,位於未央宮鄉大劉寨村西一百八十米處,後來一度成了村民果園。

不過,此時劉協看到的未央宮,是經過後漢官員幾度修繕後的宮殿。可惜由於維護人員缺乏,看上去仍是一副破敗之相。

周慎見皇子協對著凋敝殘破的宮殿群失神,覺得可能是皇子想家了,連忙招呼著皇子回署就餐。劉協不聽,堅持著又爬上安門的闕上,觀察城外。

城外村落幾乎不見,田地荒蕪,和一路走來的所見,是一模一樣的。荒草枯黃,殘雪片片,哪裏有後世麥苗青青的的景象?

大軍從京兆出發,將會經右扶風,前往涼州漢陽郡。那時董卓也會率軍會師,那麼多人口,這糧食是個大問題啊。

當晚,接到洛陽急報,稱京都地區大疫,郡縣戒嚴封鎖,糧食無法運達。

關羽、張飛心裏咯噔一下:來了!

楊濮見皇子協仍舊一副氣定神閑的樣子,以為他沒有意識到大軍後勤的重要性,心中忐忑,進言道:“可否急報天子,下詔往各郡庫房索取糧食輜重?”

劉協道:“不。明日去渭水畔,看看戰俘營再說。”

楊濮一愣,都這個時候了,你還關心什麼戰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