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從來不是兒戲——這是張溪穿越了十幾年,得出的最深刻的結論。
主帥一個命令不當,可能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輕則讓士卒丟命,重則丟城失地,自己的命都保不住。
所以啊,在戰陣方麵,除非到了必要硬拚的時刻,否則張溪的用兵,從來都是謹慎小心為上的。
故此,劉備在九月初集結好了南征的軍隊,一共三萬餘人,也準備好了糧草,但張溪並沒有直接就出發。
第一,各部將領還沒有到位。
牙門將王平和益州別駕李恢都已經到位了,是因為他們一直都在成都,但其他人,各自有各自的工作要交接,尤其是張嶷,更是遠在襄陽,從襄陽坐船到漢中,再從漢中到成都,起碼一個月的時間。
第二,士卒雖然到位了,但這次劉備湊出來的士卒,隻有一半是征戰漢中的老兵,剩下的一半,都是一些世家臨時湊出來的家丁軍隊。
這些人雖然都是身體素質不錯,作戰也比較凶悍的亡命徒,但根本不懂軍陣,也沒有什麼軍紀可言。
這樣的軍隊,張溪是不會讓他們直接上戰場的,不然天知道這幫人能惹出什麼禍來。
所以,還是需要整訓的。
第三,南中那個地方的氣候......也不知道諸葛亮是怎麼想的,怎麼就五月渡瀘呢,這不是在瘴氣最重的時候去進攻麼。
你等到十二月冬天進兵不好麼。
南中那地方,十二月也不冷的,不影響益州士兵行動,還能避開大部分的瘴氣侵擾。
說到瘴氣啊......真的,多虧了張機,他在荊州花了五年多的時間,幾經修稿,最後寫下了《傷寒雜病論》。
書中除了記載了一些傷寒疾病的原理,以及防治藥方外,還詳細描述了對一些常見瘴氣的防治辦法。
《傷寒雜病論》的原稿在嶽麓書院內藏著呢,張機本人也活的很滋潤,就在嶽麓書院住下了,沒事兒翻翻書看,小日子過的挺不錯的。
而《傷寒雜病論》的印刷稿,劉備集團下令,各州縣必須存檔一份,供各州縣的醫家免費觀看......就這一條,就讓益州百姓對劉備感恩戴德,同時也讓張機本人在醫家心裏,上升到了“醫家之師”的地位。
張溪身在成都,當然也很容易找到《傷寒雜病論》,然後按照書中對瘴氣疫病的防治手段,照本宣科的開始囤積防治瘴氣的各種物料。
不僅僅是一些治療瘴氣疾病的藥材,最重要的是,采購大量的艾草和茂草來製作驅蚊驅蟲的藥物。
軍中是用不起蚊帳的,畢竟人數太多,就算用麻線做蚊帳,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且不斷行軍和移營,這些蚊帳也容易損壞。
因此,軍中的主要驅蚊手段還得是靠茂草和艾草製作的火繩或者熏料來解決。
這些事兒,張溪有意識的讓總督後勤工作的馬謖去準備......把馬謖給忙的啊,每天都不著家,就差在軍營中睡下了。
這就對了。
隨軍出征,可不是簡單的跟主帥聊點什麼戰略,出個計策,然後搖著扇子坐看成敗.......諸葛亮都做不到這一點的。
想當將軍,或者想統兵出戰,你得先把這些基本的東西搞清楚了才行。
說實話,馬謖也覺得,自己好像哪裏搞錯了。
他聽說自己可以隨軍出征,還能管理整個軍伍的後勤,頓時覺得是自己被重用了,可以實現夢想了。
但......整個工作,好像跟自己想的,相當的不一樣。
怎麼總督後勤的人,需要幹這麼多的事兒的麼?!
不僅要計算每日需要的糧草,分撥到各營,還要負責提前準備各種物料,考慮到一路上行軍的速度,在什麼地方安營紮寨,需要準備多少營帳和營寨木料。
麵對不同的地形,要準備不同類型的紮營物料,遇到不同的天氣也得考慮物料的更換,同時還得注意對水源的選取是否方便......這些東西,都需要馬謖提前考慮好。
行軍過程中,不是說主帥隨便選一個地方都能安營紮寨的,這樣要你這個總督後勤的官員幹什麼呢,就隻是簡單的分發一下糧草,派個倉吏不就能做到了麼。
有時候馬謖忙著忙著,總會有一種錯覺——這個真的是我希望的那種軍營生活麼?!
自己希望的,應該是那種指點江山,談笑間敵軍灰飛煙滅的從軍生活吧?!
可現在,天天跟糧草物料打交道,哪有還能感受到這種閑情逸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