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作戰準備(2 / 2)

馬謖覺得吧,這不是自己想要的軍旅生活。

但問題是,馬謖現在的資曆非常的淺薄,如果因為嫌棄後勤工作辛苦就提出辭呈,那麼將來還有誰再敢用自己?!

再說......也不是什麼都沒有學到的。

行軍作戰,遠不是自己想的那麼簡單,需要考慮的事情非常多,如果自己真的能主持好三萬人的後勤補給,那麼將來領兵三萬出征,不說作戰,起碼領兵行軍的問題是一點都沒有。

兩難之下,馬謖最終還是選擇了堅持下來,繼續在軍營裏忙前忙後的。

等時間來到了十一月中旬,各部將領都到了,士卒也都操練的差不多了,張溪開始檢查軍伍,準備出征。

說實話,這批士卒的質量,在張溪所有帶過的軍士中,已經算是比較差的那一批了。

素質也就比在巴東郡帶的那幫郡兵強上那麼一點點而已。

兵員素質無法跟荊州兵比較,軍械也隻是常規的軍械,連苗刀的配比率都不是很高。

灌鋼法這項技術雖然關羽已經送到了益州,但這些年劉備忙著準備漢中之戰,需要大量的兵器軍械,再加上軍隊數量巨大,因此對保密要求比較高的灌鋼法和苗刀,並沒有第一時間鋪開生產,隻是鍛造了一部分,對部分軍隊換裝,大部分還是原來的軍械。

這次調撥給張溪的三萬軍隊中,隻有五千人是換裝了新式苗刀的,剩下的士卒,全都還是環首刀。

張溪索性把這五千人直接劃撥給張嶷指揮,作為自己的中軍護衛隊,其他的普通士卒,則交給張翼,馬忠,李恢等人指揮。

王平是例外。

張溪見到王平後,第一時間讓王平去賨人部落中招募熟悉山地戰的賨人。

這些人,張溪是打算用來做奇兵的,畢竟南中地區地形複雜,跟那幫南中蠻族比在山裏跑,張溪也擔心益州士族不是人家的對手。

王平的招兵工作倒也順利,這得益於諸葛亮的“恩惠”。

幾年前,張溪在巴東郡整理鹽山的時候,有一批賨人實在不知道怎麼安置,正巧諸葛亮缺人來整修都江堰,張溪就把這批賨人交給諸葛亮來安置。

之後呢,陸陸續續又有不少的賨人從大山裏走出來,投奔賨人老鄉,這些人也就在成都附近的平原上紮根下來了。

雖然現在這些賨人也跟漢人一樣種地,但爬山涉水的本事,這麼短時間也不會遺忘,再加上深受“諸葛公”的厚恩,這些賨人對王平的招募,全都持支持態度。

王平非常順利的招招募到了一千餘人,張溪把這些人歸為一營,完全交給王平指揮,並且按照王平的要求,給這些賨人提供各種奇怪的裝備。

做好這一切以後,張溪終於向劉備請示,自己可以出發南下平叛。

然後就是誓師,出征,劉備親送大軍出城。

送行隊伍中,除了劉備外,龐統,法正都來了。

嗯,諸葛亮沒來,他這會兒跟著他哥諸葛瑾已經去了江陵,兩個月前就走了,現在估計正忙著跟周瑜張昭等人扯皮,重新商定盟約的事兒呢。

龐統和法正多少有點不放心。

張溪的本事,兩人是放心的,但問題是,這次出征,張溪帶的將軍是不少,可除了李恢,馬謖和張嶷外,龐統和法正對其他人都不了解,有些人甚至聽都沒聽說過。

雖然吧,這年頭蠻族的戰鬥力就那樣,南中那地方讓人頭疼的地方是降了叛,叛了降的,反複無常,倒也不是真的打不過。

但是呢......就這個陣容配置南下,是不是有些大意了?!

什麼張翼,馬忠,王平......以前不是縣令就是異族的,真的能行?!

張溪卻一點都不擔心。

特麼我帶著四任庲降都督,外加一個第二任漢中太守當將軍,未來的越巂太守馬謖給我管後勤......這要是還砍不過一群南中蠻族,那就直接自己做塊豆腐撞死算了。

因此,張溪信心滿滿的勸慰了龐統和法正,然後正式領軍從成都出發。

可還沒等走到江陽郡呢,張溪突然得到報告,說有人來投軍。

來人自稱叫“關索”,乃關君侯第三子。

張溪那個納悶的......我在關羽府邸裏進進出出這麼多次,甚至還住了一個多月,都沒見到關羽有什麼第三子啊?!

這個關索......哪兒冒出來的?!

。您提供大神黑風洞的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