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不是中央官製改革了嘛,該有的流程還是得有的,沒有劉巴和張溪的背書,門下省的這個聖旨也是發不出去的。
這就是個流程的問題嘛,因此劉巴和張溪兩人也就是走走過場,在中書省的決策書上蓋章同意就可以了。
劉巴是無所謂啦,隻要不是真的用兵,他都不反對......當戶部尚書的,就沒有不摳門的,你到了這個位置上,不摳門都不行。
真要出兵討伐東吳,那劉巴肯定第一個上書反對,表示戶部錢糧不足,幹啥都缺錢,百姓都吃不飽呢,現在絕對不是打仗的時候......可現在隻是調動一下兵力布置,需要消耗的糧草非常的少,那劉巴就沒有必要連這點事兒都哭窮了。
至於張溪嘛......說實話,張溪到現在都沒有實感,怎麼自己就成了兵部尚書了?!
雖然兵部尚書這個位置呢,真不需要軍方第一人來坐,但交給自己,是不是有些不太合適?!
張溪自認為自己就是個沒啥出息的人,資曆和閱曆都不夠,讓自己做兵部尚書,掌管一國軍事,是不是有些太過於冒險了?!
這事兒吧,張溪得知消息的時候,曾經去找過諸葛亮,想讓諸葛亮幫忙跟劉備說說,這麼重要的職位,交給自己,真的沒有問題麼?!
然後諸葛亮似笑非笑的看著張溪,問了張溪一個問題——如果不交給張溪的話,那麼交給誰,才能讓劉備真正覺得放心?!
張溪被這個問題問的一愣一愣的,但隨後思考了一會兒,發現......特麼還真的隻能是自己來做。
兵部尚書這個位置非常重要,隻能是皇帝相信的人來出任,而這個人,還不能跟朝中任何勢力有太大的牽扯,必須要有一定的獨立性。
而劉備集團麾下,符合這樣特征的人,其實就三個人——諸葛亮,張溪,徐庶。
連法正和龐統都不行,法正雖然是東州派,但在大局勢下,他是益州豪族的代表,而龐統,則是妥妥的荊州世家豪族的代表。
這倆人就算本身人品信得過,但他們在重要位置上的決策,難免會受到自身代表集團的影響。
如果隻是日常政務還不要緊,兵部尚書這種決定國家軍務的職位,劉備沒那麼蠢的會交給這兩個人。
真要論能力,其實法正和龐統兩個人,都是更擅長軍事而不是政務的,但劉備寧可把這倆放到尚書令和侍中這兩個重要的政務決策單位也不讓他們中任何一人出任兵部尚書,未免沒有這方麵的考慮。
而三個人選中,諸葛亮要承擔更重要職責的中書令,劉備也不可能讓他去當什麼兵部尚書,徐庶則需要留在荊州輔佐關羽,畢竟荊州那邊的局勢可比成都要複雜的多,劉備也怕關羽一個人應付不過來,所以徐庶必須留在荊州。
這麼盤算下來,可不就隻有張溪這個能讓劉備信任,但同時又跟荊州派,益州派都沒有利益牽連的人來當這個兵部尚書了麼?!
再說了,現在大漢的老一輩將軍們都還在呢,劉備也是馬上皇帝,張溪的這個兵部尚書,不過是處理一些郡兵和衛戍士卒的征兆工作而已,也沒有什麼大事需要他來決策。
這段時間,正好也是讓張溪能慢慢的學習和熟悉兵部尚書職責的時間,等到將來萬一需要張溪獨當一麵了,也不至於手忙腳亂。
劉備的看人和用人,可以說是當世獨一份的,這點連曹操都不一定比得上。
經過了諸葛亮的勸解後,張溪總算是明白過來為什麼自己成了兵部尚書,也知道了自己的職責......但說實話,這個兵部尚書,現在真沒啥大事兒可做。
軍卒征召入伍和發動徭役征發衛戍部隊的事兒,張溪都交給了手下的兩個侍郎張裔和薑維來做。
張裔是老資格的文官了,也曾經出鎮一方,政績斐然,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脾氣太大,看不慣的事兒就要噴,但也因此跟益州派大佬楊洪結仇......劉備大概就是看中了張裔這點,才讓他來兵部當侍郎這個二把手。
至於薑維......很顯然,這是薑維進入劉備人才夾帶的信號,劉備打算大力培養薑維。
這兩個人,一個人有能力有經驗,一個人雖然經驗不夠但天賦和能力都不差,有這倆幫忙,張溪隻要主抓大事就可以了。
可現在的大漢,劉備剛剛稱帝,各部非常的忙碌,戶部和工部更是忙到不可開交,唯獨兵部是比較清閑的......沒誰一稱帝就對外發動戰爭的,現在是休養生息的時間。
這樣的話,張溪其實也覺得,不是不可以接受。
。您提供大神黑風洞的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