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來說,褒斜山道並不是沒有修築。
在擊退了郭淮的進攻後,陳到這邊壓力輕了,也確實曾經安排過人聯絡漢中,發動徭役來修複褒斜山道。
但這個隻是例行維修,動用少量的民夫,把一些損壞的地方修補起來,加固了部分區域的木製棧道,夯實了鬆動的土層。
僅此而已。
而張溪希望看到的,是用水泥築路加寬山道,把木製的棧道改成石質的,這樣不僅經久耐用,還能拓寬山道寬度,減低運兵運糧的難度。
在沒有水泥的時代,這種工程,沒個十年二十年是根本做不下來的,或者說,當政者是不會為了這麼一條山道去投入這麼多的人力物力的。
但現在有了水泥,需要發動的不過是人力,這種事兒,今年修一點,明年弄一點,在不增加民眾負擔的情況下,大概三五年也能修出一個大概的樣子來。
即使現在是戰亂,褒斜道口要時刻防備曹軍來襲,但身後的褒斜山道,抽出時間來修築一下也不是做不到吧。
不求你把山路全部換成水泥路,但這個棧道,你總能把固定支撐的結構,從木質全部換成石質的吧?!
這都兩年時間過去了,一點都看不到水泥建築的痕跡,這個多少有點說不過去了。
而對於這點,陳到依然沒有回答張溪,而是示意柳隱起來回答......很明顯,陳到這是要抬舉柳隱,也是變相的在向張溪推薦柳隱。
而柳隱也沒有推辭,直接起身,拱手對張溪說出了現在不修褒斜山道的原因。
一個,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人力問題。
褒斜道口的一萬兩千多士卒,是需要用來防備關中曹軍的,而且這一萬兩千士卒中,除了七千白毦兵之外,剩下的五千多人都是戍卒或者郡卒。
根據大漢軍製規定,這些士卒,郡卒一年一輪換,戍卒三年一輪換......前兩年的時間,正好又遇到劉備登基稱帝,大赦天下,戍卒和郡卒都進行了一批輪換,所以這五千多士卒,其實一直在輪換當眾,始終處在戰力不足,兵員不滿的狀態。
陳到實在不敢輕舉妄動。
陳到好歹也是領軍征戰多年的宿將了,他雖然信任自己一手訓練出來的白毦兵的戰鬥力,但七千人的數量要麵對關中五萬多的曹軍,這個兵力差,陳到也不敢掉以輕心。
所以兩年的時間,其中有一年,陳到根本不敢調用兵力去修築身後的褒斜山道。
而關中百姓的徭役,雖然也能正常發動,可以幫忙修築.......但這兩年,黃權都急出白頭發來了,才勉強讓漢中有點生氣。
漢中丁口隻能保證最基本的耕種順利而已,這種地方是最需要休養生息的地方。
這年頭,招徠流民安家落戶其實並不容易,一個是戰亂的因素,另一個則是賦稅的因素......黃權好不容易讓漢中恢複了一些繁榮,這要是流民聽說在漢中墾殖還必須去修危險難行的褒斜道,那還能有多少流民願意來漢中安家落戶啊。
雖然投靠世家當隱戶可能會辛苦點,有時候也會餓肚子,但省吃儉用一些,倒也不至於活不下去.......可去修山道,那真的就可能隨時會要命的。
這樣的話,還不如當世家隱戶呢。
就這樣,陳到不敢大規模動用兵卒去修路,漢中太守府這邊黃權也是半軟半硬的拖延著,這條褒斜山道能有所修繕,還是陳到和黃權磨了好久的嘴皮子,再加上柳隱安排得宜,這才能修築成現在這個樣子。
而第二個不修褒斜山道的原因,則是柳隱覺得,現在還不是使用水泥修築褒斜山道的好時機。
現在的褒斜道口還是前線,隨時可能要有戰亂,因此必須保持補給線的暢通.......一旦開始修築褒斜山道,肯定會影響到褒斜道口的糧草供應的。
畢竟這個褒斜道就這麼寬,最寬的地方也不過是並行兩架大車,窄的地方連一架大車都得小心一點才能保證糧草安全
這麼窄的山道,一旦開始修築,起碼要有一段時間沒法保證足額的糧草供應。
要應對這個局麵,那就必須保證褒斜道口能囤積足夠的糧草,起碼能保證一萬二千士卒征戰半年的供應,這才能以防萬一。
可黃權表示,你要半年的糧草,那不如換個人來當漢中太守好了。
黃權也是真的沒辦法的。
之前魏延當漢中太守的時候,他隻管軍,糧草後勤什麼的都是成都直接運過來的,漢中太守根本不用去操心糧草的問題。
但黃權現在是軍政一把抓,既要管軍,還要管民,成都那邊在劉備北伐和稱帝兩件事情之後,糧草供應也非常的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