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原因(2 / 2)

一萬大軍半年的囤積糧草,黃權倒不是湊不出來,但問題是湊出這些糧草後,黃權的漢中遷民實境計劃就要受到很大的影響,整個漢中的恢複就要推遲三到五年的時間。

這其實也是黃權為什麼成為“緩進派”的原因。

隻有到了地方,才能知道地方實際的困難,在中央,你看到的永遠隻是一堆文書和數字而已。

你非要北伐也不是不行,可以幫你弄出北伐需要的糧草來......但你這麼一北伐,地方上不管是世家還是百姓可就得跟著苦三年。

苦一苦世家倒是無所謂,反正世家所謂的“苦”和百姓的苦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但問題是,世家一受苦,就會把這份“苦”轉嫁到百姓頭上,順便還得說是你朝廷有問題......黃權本身就是蜀中世家的一份子,他還能不懂這些圈圈繞繞?!

黃權好歹還有點良心的,他確實不想看到世家“苦”,但更不願意看到百姓苦!

因此這事兒吧,黃權又給陳到軟釘子,給頂了回去。

陳到本來很不爽的,讓陳到非常的生氣......你有難處,難道我就沒有難處了?!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啊!!!

沒有我在前麵幫你們擋著,你們後方還能安心發展?!

但好在柳隱這時候已經到了陳到的軍中,並且初步受到了陳到的信任和重用,幫著勸解了幾句,又想了一個折中的方案,協調陳到和黃權都接受,這才把這個事兒給揭過去了。

這個折中方案就是發動少量百姓,按老辦法修路,修修補補又能用三年,隻要能用就行。

水泥修路是快,但山路地形複雜,要全部修成水泥路,那需要的土方量可就大了,不知道得用多少民夫才能完成這種工程。

這種事兒,還是等到打下長安,整個漢中成為後方後,再去考慮吧。

而最後的一個反對修築水泥山道的原因,則是軍事層麵的問題。

這年月,糧草運輸除了要發動民夫和卒役之外,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就是驢馬。

驢馬在山路上運糧,已經是非常的消耗畜力的了,如果再讓驢馬在堅硬的水泥路上運糧......估計運不了幾次,驢蹄和馬蹄都會因為大幅度磨損,導致運力嚴重不足。

你總不能讓民夫背著糧食穿越山道運糧吧?!

柳隱一說出這個問題,張溪頓時陷入了沉思。

確實,這年月的馬匹基本都是在平原作戰,在山林內作戰,哪怕有騎兵,也會嚴格遵守“逢山不進”,“遇林不入”的規矩。

不僅僅是擔心有埋伏,騎兵速度起不來影響戰鬥力,更重要的是,山林中到處都是碎石塊,這些東西對馬蹄的損害是相當大的。

而一匹馬,一旦馬蹄開裂,基本也就等於是廢了,除了等死外,沒有第二個用處。

究其原因,就是這個時代,沒有馬蹄鐵。

馬蹄鐵這個東西不難,說白了就是一種思路轉換的事兒——人都知道走山路要穿厚底鞋,怎麼就想不到給馬也穿雙鐵鞋呢?!

這東西實在不是什麼高科技的東西,一旦說穿了,肯定是一文不值。

張溪也不是沒想過這麼做,但.......劉備集團沒有騎兵啊。

從張溪正式投靠劉備開始,劉備集團就一直在荊州益州這一帶混,根本沒有組建出一支像樣的騎兵。

即使是馬超,他要動用騎兵作戰,也必須以自己的號召力去羌胡召集羌胡義從,你想要組建騎兵,實在沒這個條件。

馬超好歹地位和名聲擺在那兒呢,他都是這個待遇了,趙雲這個“先主主騎”就更加沒有條件了。

現在雖然已經占據了涼州,但要等趙雲捋順涼州事務,震懾住涼州世家和異族,組建騎兵部隊,至少還得有個三五年的時間。

之前的張溪確實想到過馬蹄鐵,但這東西一搞出來,得到好處最大的人,肯定是北麵的曹魏......人家騎兵多實力強,馬蹄鐵這玩意兒又沒有技術含量,這東西弄出來,完全就是資敵。

至於這東西會不會流落到異族的地盤中去......其實這個張溪是不擔心的。

兩漢時期,麵對周圍異族,同樣是騎兵對騎兵,大漢從孝武皇帝開始就沒有怕過,哪怕到了三國末期,三分天下,那揍異族也跟大人揍小孩一樣.....加個馬蹄鐵就能讓攻守易勢了?!

司馬家的晉朝搞成那副局麵,完全是自己本事不行,可不是胡人異族有多麼的強。

。您提供大神黑風洞的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