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溪上輩子不是北方人,對這些北方通用交通工具僅限於知道,並不是熟知。
雙輪板車還好一點,有這個時代的大車和廂車作為參考,張溪弄起來倒沒有什麼難度,就是盡量減輕載具重量,增加載重量,令雙輪板車能人畜力通用而已。
但獨輪車這個東西,多少還有點技術含量的。
如何保證載具平衡的同時,還要盡可能的增加載重量,軸心輪安排在哪個位置才能最大力度的減輕使用者的負擔。
畢竟,獨輪車是單人運輸工具,而人的力量,終究不能跟牲畜相比的,找不到合適的力矩,反而是事半功倍的事兒。
這些東西,張溪可能不太懂,但沒關係,諸葛亮懂,而且是真的懂。
諸葛亮這個人,真的,人們往往隻記得他的治政和軍事才能,甚至千百年來一直在爭論,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到底強不強,卻很少有人能從全麵去評價一下他。
諸葛亮不僅治政優秀,軍事出眾,他還是一個全才。
政治,經濟,文化,音樂,科技,軍事.......就沒有諸葛亮不會的。
這種全才,在中國三千多年有史可考的曆史上,根本找不出第二個人來......也不知道天天黑諸葛亮的人,這底氣到底哪裏來的。
反正張溪是佩服的不得了。
他就提出了一個大概的想法,畫了一張草圖,諸葛亮就兩眼放光的弄過去,然後不停的修修改改,一架獨輪車就這麼誕生了。
而更巧妙的是,諸葛亮還在獨輪車的車軸上安置了一個小機關,隻要扭動這個機關,就能給獨輪車上一道“鎖”,讓獨輪車根本無法前行......這玩意兒應該就是木牛流馬描述中的“舌”了吧?!
這個小機關其實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榫卯結構而已,隻是藏的很隱蔽,如果不是諸葛亮跟張溪說明在哪兒,連張溪都找不到。
而這個獨輪車,也讓諸葛亮非常的滿意。
雙輪板車雖然單人也能推動,但還是比較適合平坦的道路,一旦遇到山路或者道路泥濘的情況,雙輪板車就必須使用畜力運輸。
雖然比現在的廂車要好的多,但終究也不是太適合現在的作戰環境。
但獨輪車這個東西,不僅適合山路行走,而且單人可用的話,可以在節省畜力的同時,更多的運輸糧食。
更何況獨輪車的負重能力也不低,隻要掌握好平衡,也不是那麼難以操作的。
這兩樣東西,可以一下子把北伐大軍的運糧效率提高五成,如果到了必要的時候,發動全民動員來運糧的話,那至少大漢的軍隊不用再受到糧草補給的限製了。
諸葛亮安心之下,直接先打造了兩千架雙輪板車和三千架獨輪車,往褒斜道口運糧。
一來,試試實際效果如何,二來......張溪把這玩意兒拿出來的時間太倉促了,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大量打造,以現在的軍中工匠的效率,能打造出五千架車輛,已經是相當不容易了。
不過獨輪車和雙輪板車的實際使用效果很讓諸葛亮滿意,尤其是獨輪車。
雙輪板車一旦損壞的話,修起來還是比較麻煩的,而且也大,比較占地方,萬一壞在棧道上,還挺影響後麵的糧草運輸的。
但獨輪車這東西,隻要稍微懂點木工活的人都能修,而且不占地方,往邊上挪挪就能讓出道路來,不影響其他獨輪車通過。
不到十天的功夫,諸葛亮已經往褒斜道口運輸了近兩萬人征戰一個月的糧草了。
先期有這些糧草儲備就已經夠了,等到大軍抵達褒斜道口後,以現在的運糧效率,後續再接著運糧也來得及。
故此,諸葛亮上書給劉備,告知後勤準備情況,而劉備一看萬事具備了,那也別浪費時間了。
都在漢中呆了一個月了,再不出發的話,天知道中原那邊東吳是不是還在繼續保持攻勢......要是錯過了這個時機,可就浪費了一次好機會了。
章武二年,十月十一日,劉備在漢中祭告天地,正式起駕北伐,兵臨褒斜道口!
。您提供大神黑風洞的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