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狠毒的女人終於離開了人世!可以想到的是,她一離開人世,朝廷必然會出現新的變動,而且這變動,也必然是能夠改變曆史進程的。
果然,呂後一死,高祖長孫齊王劉襄在山東起兵,所有劉姓諸侯王紛紛響應,共同聲討諸呂之罪,欲將呂氏集團一舉殲滅。而主持大局的,正是一直忍辱負重的周勃與陳平。二人帶著劉氏一族人,僅用了幾天時間便通過一場宮廷政變徹底消滅了呂氏家族,從此呂氏在朝中再無半點勢力。於是,一場由呂雉導演的呂氏篡劉氏政權的風波到此便徹底告一段落。經過眾臣討論,大家最終擁高祖另一子劉恒為帝,便是漢文帝。漢文帝為西漢曆史揭開了嶄新的一頁,他和他的繼任者漢景帝統治的時期出現了國力昌盛的局麵,被稱為“文景之治”。
★人物點評
在中國封建王朝的後宮中,呂雉是第一個專權且狠毒的後宮人物。她的狠毒,建立在她的果斷與智慧上。呂雉為什麼能從一個淳樸的少女,成為如此一個狠毒的皇後呢?大概這同她的人生經曆有關。
在劉邦隻是一個普通人時,呂雉或許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她想要過的,隻是普通女子的平凡生活,幸福而又安寧。但當劉邦追隨陳勝起義後,作為妻子的呂雉,當然會義無反顧地支持丈夫。劉邦雖有能力,但許多計策卻是由呂雉提供的。二人聯手,才在亂世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呂雉之才能,在此時便已初顯。到了項羽將她扣為人質時,這個女人的膽魄與睿智又更多地顯露了出來。她並沒有更多的畏懼,反而是細心觀察項羽的特征,為丈夫最終能夠戰勝他采集有用的信息。
有野史稱,呂雉在被俘的過程中,甚至感覺項羽是一個比劉邦更是有英雄氣概的人物,曾有過以身相許之念。但項羽自認為頂天立地,將她毫不留情地予以拒絕,讓呂雉懷恨在心,才更堅定了助丈夫打敗他的決心。不管這種說法是否屬實,項羽麵對這樣的一個女人竟然毫不提防,實在是一個不小的錯誤。但縱觀項羽一生,皆以這種風格處事,所以在這件事上也就不足為奇了。然而這樣一來,卻給了呂雉在後來更多使用手段的機會。
有呂雉這樣的妻子,有韓信、張良等人的輔助,劉邦在不久後理所當然地打敗了項羽,登上了帝位。而呂雉在這時,卻開始更加顯露出她真正的特征。
為了排除異己,呂雉策劃了一係列陰謀,除去了數名國之良臣。雖然劉邦也有意如此,但呂雉之雷厲風行、心思縝密,相信當時的劉邦是自愧不如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劉邦想改立劉如意為太子,並同時廢掉呂雉之子,當然是不可能的。劉邦在世時犯的一個明顯的錯誤便是過於輕視自己的皇後,以至於在他不斷打敗叛軍,國家治理也不斷走上正軌之時,在與呂雉發生關係的事件中卻屢屢處於下風,同時也為他去世後的朝廷留下了很大的隱患。
劉邦去世後,呂雉更是毫無忌憚,開始大力扶植呂氏集團,想讓後世的朝廷也掌握在呂氏家族的手中。這一做法在中國曆史的皇宮裏並不罕見,呂後隻是開了這一先河而已。而她真正震驚世人的,卻是那臭名昭著的“人彘慘案”。僅僅為了對付劉邦生前的一個寵妃,她便能將人折磨至此,呂雉心腸,何其狠也!再加上她一手遮天,她無疑成為了中國封建史上第一個掌握國家大權的女子。如果僅從其結果來看,這個女人的確有一定的水平與魄力,令人不得不佩服。可惜她在坐上皇後的位置後沒有把這種風格應用在好的方麵,卻用在了殘殺異己、培植呂氏、欲奪劉氏江山之上。這樣一來,她的曆史汙點或多或少掩蓋了一些她超常的膽識與才能。
呂雉在世時,無人能夠與之抗衡。直到她去世後,才有國之忠臣良將聯手打擊呂氏集團。可想而知,呂雉在世之日,其威何其高也!可惜她沒把她的能力應用到對國家的治理上,所以百姓與後人即使想誇一誇她的能力,但聯想到她的另一方麵,總會感覺不太自然。若她的呂氏集團繼續壯大而一直不被消滅,當時的漢朝當然用不了多久便會被呂氏顛覆,而呂氏家族也必會因為不行仁政而被推翻,國家將又一次大亂。所幸朝廷內外尚有明智之人在呂雉死去後將呂氏集團消滅,從而還漢朝一段太平昌盛的日子,這不可謂不是漢朝之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