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馭風雲政變的女中豪傑
她是一個豪放的女人,來自茫茫的蒙古草原;她是一個神奇的女人,在丈夫死後失去屏障之後,忍辱負重,與各種勢力周旋,並最終保得母子無恙;她是一個睿智的女人,翻轉於政治的風頭浪尖,為一個帝國開辟了偉大的基業,並成就了其孫兒“千古一帝”的美名。她就是赫赫有名的孝莊太後。
孝莊太後絕對算得上是清初的風雲人物。在大清入關前後那一段極為動蕩的曆史時期,她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為大清入關前後,根基不穩,清王朝也一度在風雨飄搖中努力地支撐著。而正是在這樣的多事之秋,她以她的睿智果敢不斷地為大清王朝化解著一個又一個的難題與危機。在朝廷內部發生政變、忠奸兩黨短兵相接之際,她能夠於驚濤駭浪之中控製局勢,化幹戈為玉帛;當國家麵臨內憂外患時,她能處變不驚,泰然自若,從容應對。可以說,沒有這位偉大的女性,大清很可能會遭受滅頂之災。
孝莊太後曆經三世,雖曆經磨難,卻以她卓越的能力和智慧為清朝作出了不小的貢獻,也為後世留下了一個光輝的太後形象。
從草原來到皇宮
布木布泰是孝莊太後的本名,姓博爾濟吉特氏,明萬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1613年3月28日)出生在內蒙古科爾沁部落的一個貝勒家裏。布木布泰的祖上一直生活在美麗的草原上,以放牧為生。其父親宰桑是科爾沁部的首領,她從小便是在這樣的貴族家庭中長大,在草原上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草原的寬廣和美麗也培養了她豪邁、爽朗的性格。草原的陽光,更賜予了她清麗的外表,她為整個大草原都帶來了耀眼的光輝。宰桑極喜愛這個女兒,便聘請一些文人來教她功課,她不僅聰明伶俐,而且勤奮好學,在童年時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這為她後來的成長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明朝末期,蒙古族一直是明朝政府的心腹大患。自朱元璋推翻元朝政府建立大明後,蒙古人並未甘心自己的失敗,勵精圖治,準備重奪江山。到了明朝末期,另一股強大的力量出現在了東北地區,那便是努爾哈赤領導的後金政權。當時,蒙古各部之間並不團結,互相不斷侵擾攻擊,而科爾沁部後來與努爾哈赤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形成了聯盟。
為了更好地促進這種聯盟,努爾哈赤決定跟蒙古貴族科爾沁部落聯姻。於是,在他的主持下,他的四子皇太極便娶了宰桑的妹妹哲哲為妻。皇太極與哲哲婚後一直十分和睦,皇太極是一個有野心、有抱負的人,而哲哲生性寬厚,二人竟頗為投緣。可是哲哲多年來卻隻給皇太極生了三個女兒,沒有生一個兒子,心中慚愧,而且又考慮到晚年生活,思考良久,她便有了一個決定:她決定推薦自己的侄女布木布泰來同自己一起服侍皇太極,一來自己有個伴,二來也爭取能為皇太極生個兒子。她雖然與侄女屬於兩輩人,可是當時在滿族及蒙古族等少數民族裏,對不同的輩分間的通婚並不十分約束,所以哲哲才想到這個主意。
當時的布木布泰隻有十三歲,卻出落得美麗奪目,猶如草原上的一道風景。皇太極聽到哲哲的建議後心中便已同意,後來親眼見到布木布泰時,心中大喜過望,立即準備將她迎娶過來。婚禮當天,皇太極極為重視,非常莊重地將布木布泰給接了回來,努爾哈赤率諸貝勒及後妃皆出迎十裏,同時大擺宴席,以慶婚禮。後來,皇太極發現布木布泰不但長相出眾,而且聰明多才,談吐不俗,心中更是高興,於是對她也更加珍惜。
有此一變,布木布泰的聰明終於有了發揮的空間。或許,這一變化更多地表現為曆史之福氣!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正式登基為帝,布木布泰被封為莊妃。兩年後,莊妃為皇太極生下一子。因為在此之前莊妃跟其姑姑一樣也生了三個女兒,所以如今皇太極得子,心中大喜過望,並為其取名福臨,為皇太極第九子。而皇太極與莊妃的感情卻一直沒變,有莊妃如此才貌雙全的妻室,皇太極無論是率兵出征還是處理政務,都擁有了更加旺盛的精力。隻可惜二人聚少離多,但這並未影響二人的感情。莊妃也默默地支持著皇太極,對他表示了理解,皇太極對此一直深表感激。而莊妃又為皇太極生得一子,他更是對莊妃寵愛有加,異常珍惜這份感情。
既然有愛情作為基礎,這樁婚姻當然是完美的。於是,一切都向著良性的方向發展著。
成功勸降明朝將領
皇太極與明朝的戰鬥正在不斷地進行著。皇太極非常懂得策略,在他指揮的戰鬥中,清朝軍隊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而明朝卻越來越接近崩潰的邊緣。皇太極的目標也非常明確,就是取得中原的萬裏江山。令皇太極非常興奮的是,他一鼓作氣打敗了明薊遼總督洪承疇的軍隊,攻下了錦州,直逼北京城,洪承疇本人也戰敗被俘。此時,皇太極知道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他聽說這個洪承疇乃是一位才能卓越、文武兼備的難得之才,在與他交戰中也是感受頗深,因此便一心想收降於他,希望能夠讓他為己所用。於是,他便派人前去勸降。可洪承疇是一個硬漢子,不管是威逼還是利誘,都不能動他半點心思,令皇太極頗為頭痛。更為嚴重的是,洪承疇現在隻有一個心思,即隻求速死,開始絕食以對抗清廷。皇太極派漢族大臣範文程、金之俊等輪番去遊說,卻隻遭來洪承疇的一陣大罵,並且他聲稱,自己隻是由於部將叛變才會輸給清軍,寧死也不服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