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該如何收複應天府?(1 / 2)

沒有想象中的大爆炸,眾人雖有些失望,但卻仍是信心十足,皇上既說這麼做沒問題,那硝化棉便定然會如期製出。

“可能是棉花還不夠純淨,要徹底洗除油脂。”

回到火藥廠,朱克臧首先想到這個問題。

黃履莊獻策道:“皇上,微臣幼時見屠戶家洗衣,為祛油腥,會加些堿在水中。”

“可以一試。”朱克臧旋即記起,堿和油脂會發生皂化反應沉澱,高中化學知識。

他繼續吩咐道:“另外硝酸也要注意剔除雜質,硝化溫度和時間得反複嚐試,找到最適宜的配比。”

“微臣這便去辦。”

二十七歲的黃履莊初露崢嶸。

......

拿起前線發來的戰報,朱克臧很是欣慰,西線黃慶的神聖大明聯軍正在準備攻打四川,而東線的近衛軍一、二、三、四、六鎮帶著大明國防軍已經將長江以南,除江蘇、浙江以外的地盤占領了,攻勢如潮!

第六鎮就是錢延在澳門訓練的。

不久,潘阿強、汪顯武、秦誌國等人上書,請求攻打應天府,也就是南京,大明的故都,朱克臧卻不著急,因為應天府的城牆太堅固。

應天府的明城牆,作為冷兵器時代最為堅固的城市防禦體係,在火炮出現後的較長時間內,由於牆體的高大、厚實,以及諸多因素,尚未能造成直接的威脅。

就連火力凶猛的新大明也得忌憚一二,為什麼呢?

應天府城牆始築於公元1366年,整整花了28年才建成,從內到外,由宮城、皇城、京城、外郭城四重城垣組成,京城城牆設有城門13座,大型水關2座,垛口13616個,窩鋪200座,是中國古代軍事防禦設施、城垣建造技術集大成之作。

朱元章建這座城牆的時候,想的是,要打造全天下最堅固的城牆,過去的城牆大都是泥沙混合的,但是太祖朱元章不要這樣,他準備全部用磚頭修建,這樣算下來,就得需要3.5億塊磚頭。

要是有人想從中獲利,那麼磚頭的質量就會差,這樣的城牆是起不到作用的,這些磚塊,基本上都是從江西、安徽等地運來,都是用優質的黏土以及一些白瓷土,燒製而成的,很是堅固。

但是這樣大的工事,不僅動用的人多,要燒製的磚塊也很多,為了避免不出現豆腐渣工程,所以朱元章也是幾天幾夜睡不著,就想著這事怎麼解決,後來他就想到,每個磚塊是誰燒的,就刻上誰的名字。

於是他就下令,這些磚頭上不僅有監製人的名字,還有燒製磚塊的匠人,他們的基本信息也都在磚頭上,一旦發現質量不過關,就能找到到底是誰的錯。

建造城牆的二十八年裏,江蘇、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等5省各府、州、縣,以及軍隊衛、所等近兩百多個單位的百萬餘軍民承擔和組織人力製坯燒造城磚,將燒造好的城磚統一運往南京用於修築城牆。….這幾省所轄的各府、州、縣到處可以看到人們取土製坯的繁忙景象,還有遍布各地密集的磚窯冒著滾滾濃煙燒磚的情景。

無數燒磚人衣衫襤褸,汗流浹背,日夜不停地趕燒磚坯。

而一片片城磚上,刻著州、府、縣及官員的名字,有的則刻著鄉裏總甲、甲首、小甲等組織和燒磚人的名字。

如此龐大的工程,一向敗家的朱克臧,都不敢這麼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