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都有好前程(1 / 3)

若是佛門真正重新定了輪回,那整個涯海界或許就是佛門一家獨大了吧。

畢竟掌握輪回者,可以讓輪回轉世都成為一種.門戶私計!

甚至就連轉世投胎到什麼人家,陽壽陰壽也都成為了一家之言。

俞幼泉本能的皺起眉頭。

這不就是公器私用麼?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無論教義多麼的兼愛天下,一旦一家獨大,別有用心者總有辦法將經念歪。

儒家一家獨大,各種歪曲至聖先師的經典,“我注六經”“六經注我”都是常規操作。

到後來甚至就連強調互相遵守各自道義的三綱五常,都能給歪曲成單方麵的順從。

到最後甚至能夠極端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俞幼泉就算是可以相信聖僧正遍知的確是擎天大德,也有海納百川的胸襟氣魄,但這種名器一旦真落入一家手中,後續被念歪那是肯定的。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兒,前世藍星之上的種種那更是曆曆在目。

講原罪的他敢賣你贖罪券;談覺悟的敢將治下所有百姓都弄成農奴,甚至搞出諸如阿姐鼓這樣的法器;論君子修養的,更是能孕育出吃人的禮教,貞節牌坊成林.

俞幼泉蹙眉,看向了不遠處的句鐮。

句鐮笑而不語,似是早已見怪不怪,對這種變化不置可否。

但是。

俞幼泉能夠確認,句鐮肯定是不服的。

若是真有合適的時機,句鐮是絕對不介意狠狠給佛門這邊使一些絆子。

畢竟這位可是有意立道,成為新的道祖,又豈會鬱鬱久居人下?

但很顯然的是,句鐮貌似並沒有做這個出頭鳥的意思。

這也讓俞幼泉對句鐮這位前勾陳大帝有了個新的認知!

他總是這麼的淡定!

明明要做天下一等一的大事,明明佛門目前的所作所為,嚴重威脅到了他目標的視線,但句鐮卻總是表現的不急不緩。

每逢大事需靜氣,句鐮這養氣的功夫還真是不服不行。

俞幼泉猜測,句鐮想要做什麼事,或許在過去這五年間,其實已經做了很多很多,甚至可能是早在被封印之前,就已經提前做出過什麼安排。

在角木城所謂的“報備”,大概率也是跟他打個預防針。

俞幼泉心頭警省。

做人最好還是要有自知之明,可千萬別被別人的幾頂高帽子給忽悠瘸了。

隨即,卻見徹悟和尚領著麾下一眾羅漢進城,放舍利之光,盡顯大慈大悲之相。

角木城內,一片斷壁殘垣,眾生尚且還未完全從巨大的犧牲之中恢複過來。

就算是徹悟大師和麾下一眾羅漢所展露的種種玄妙神聖手段,臉上更多表現的也是冷漠和麻木。

人心易碎,在他們最需要佛祖救贖的時候,沒有等到所皈依佛祖的救援,現在就算是事後彌補,又能挽回多少人心?

“南無阿彌多婆夜”

“哆他伽多夜”

“哆地夜他”

“阿彌唎都婆毗”

“.”

以徹悟大師為首的眾僧侶齊齊誦念了一篇《往生咒》,一時整個角木城,甚至是角木城外方圓幾十裏範圍之內,都響徹著最純正的誦經之聲。

起初,世人還多有冷漠,但慢慢的卻是不知不覺沉浸其中。

就連俞幼泉也不可避免開始感受這篇經文背後的慈悲之心

到了後來越來越多的民眾眼角開始浮現出淚痕,不由雙手合十,開始為逝去的親人祈禱。

在這一刻,俞幼泉不由想起了世人上墳祭祀。

他們也不知這些逝去的親人在另外一個世界會過的如何,但上墳這件事本身就存在著巨大的意義。

尤其是在一邊燒紙一邊和過世的親人說話的時候,意義更是彰顯的淋漓盡致。

這是一場非常盛大的法事,持續進行了一整天,期間無論是僧侶還是凡人都異常虔誠。

俞幼泉並沒有打擾,而是選擇了默默離開。

因為他要做的事已經做完,至於後事相信徹悟大師和他麾下的僧侶能夠做的很好。

事實證明他的猜測完全正確!

蒼林府。

毗鄰角木城的一座城池,相較於角木城蒼林府無疑是幸運的。

並沒有出現諸如角木城這種天外邪魔聯合變異凶獸大肆屠戮,甚至以滿城人性命設局的慘劇。

而俞幼泉抵達的時候,蒼林府本質上也並不太平。

遙遙望去,隻見不久前尚且還選擇的封山的昭林寺卻是重新開放。

寺廟前的一片浮屠林齊齊佛光湧現,三、五、七、九、十一、十三等各層級的佛塔之上,齊齊釋放出金黃色的佛光,將整個蒼林府都悉數籠罩。

隨後,卻是能夠看到,一尊佛陀盤踞在蒼林府上空,身後諸多菩薩、羅漢、金剛、比丘尼虛影齊齊浮現,開始誦念《過去經》。

以無上佛法,錨定過往,喚醒今生,開辟未來。

隻見整個蒼林府內,諸多因星空汙染而被吞神奪舍的天外邪魔齊齊發出聲聲淒厲的哀嚎聲。

或被迫顯露出真形,或被迫就此亡命飛奔,或被迫陰神出竅。

但是。

在過去經的無上偉力麵前,真我和吞神奪舍後的偽我不可避免出現衝突,最終都無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