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奴,這件事你去辦吧。給鄭叔清加一個朝議郎的官職。”
李隆基很是隨意的說道。
鄭叔清給自己送來了五萬貫,在他眼裏就是好狗……好官。既然是好官,那就要賞。朝議郎正六品上的散官,而夔州是中州,刺史為正四品,給個正六品散官很合適。
“聖人,鄭叔清在夔州破壞朝廷法度,給他加官不妥啊。”
張九齡站出來的阻止道。不管夔州的事情也就罷了,怎麼還能給罪魁禍首加官呢?
“朕意已決,無須多言。若夔州鬧出大亂,朕再治鄭叔清的罪即可。”
李隆基一抬手,示意張九齡不要多話。
“微臣這便去辦。”
李林甫躬身行禮退下,張九齡無奈也隻能跟著退去。待走到宮門前的時候,他氣喘籲籲的追上了健步如飛的李林甫,喘著氣問道:“左相何不出言勸說聖人?”
“我以為鄭叔清之策,有利於國,故而不必出言阻止。右相何故有此一說?”
李林甫故作驚訝詢問道。
“唉!”
張九齡長歎一聲,拂袖而去!
看著他離去的背影,李林甫眼中寒光閃動。
他又不是沒有黨羽,數量雖然不多,但其實暗中投靠他的人不少。
這一次,他授意那些人,一起對鄭叔清喊打喊殺。這樣一來,就好像滿朝文武都是張九齡的人!
在李隆基看來,這就像是張九齡在對自己逼宮一樣,他能同意處置鄭叔清才是真見鬼。
但出乎李林甫預料的是,李隆基居然給鄭叔清加散官,這個舉動很是不同尋常。李林甫一邊朝著平康坊走去,一邊忍受著身邊嬉鬧與喧囂的雜音。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好詩!為我大唐賀!滿飲此杯!”
耳邊傳來狂放文士的祝酒聲,李林甫臉上露出譏誚的表情,卻又一閃而過。
這些人,都還活在夢裏啊!豈不知現在早已不是開元初年的景況了。
李林甫長出了一口氣,他已經察覺到,時代變了。沒錯,屬於他李林甫的時代,要來了!
……
為了應對可能的偷襲,聽從方重勇的建議,鄭叔清派人在夔州城內散布謠言,說有不法外來商賈勾結水匪山匪,企圖燒毀破壞夔州江關沿岸的造船船塢,甚至不排除打劫富庶的夔州府城!
一時間,城內人心惶惶,卻又群情激奮。
很快,鄭叔清便將城內有頭有臉的大戶代表請入府衙商議大事,沒別的要說,直接承認了有人看不慣夔州本地大撈特撈,想破壞現在安定團結的局麵!
該怎麼辦呢。
眾人手足無措之際,鄭叔清搬出與方重勇連夜商議好的對策,簡單概括,就是:用魔法打敗魔法!
每個入府城的外地人,都會被本地人暗中盯梢,一旦有不軌舉動,就會有人到府衙稟告。鄭叔清將府衙,包括渡口在內,劃分了十二個“嚴控區”;城外的船廠,又劃分成了十個彼此離得比較遠的“巡邏區”,每一家負責一個區。
每一家大戶,負責組織住在周邊的商戶與民戶,盯梢,監視,每日彙報異常情況,有突發狀況則需要立即向府衙彙報。
刺史麾下的司功、司倉、司戶、司田、司兵、司法、司士等七曹參軍,分管一攤,有事情分別彙報,最後彙總到鄭叔清這裏來。當然了,其實還是方重勇親自操刀,將每日的彙總信息甄別。
他給鄭叔清出的主意,就是發動群眾,組織群眾,讓群眾參與其中。
城內的團結兵不夠用?
那就把整座城的人都變成“團結兵”!
他們不需要千日防賊,隻需要防一到兩個月就夠了。
這個辦法得到了本地大戶的熱烈響應,不斷的造船訂單給他們帶來了不少附帶的利益,現在有人想搞事情,他們絕對不答應。
方重勇原以為自己的辦法可以嚇退那些心懷不軌之人,沒想到才實行三天,府城內就有好幾個人通風報信,說有一夥人早上從白帝城出發到夔州府城,晚上又返回白帝城。每天都是這樣,行跡非常可疑!
。您提供大神攜劍遠行的盛唐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