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京師朝會(1 / 2)

葉漢清和兩名士兵辭別了李老頭,按原路返回到了三叉口處的軍營。

這一年,這已是正統十年十月末了。

十一月初,英宗皇帝朱祁鎮得知,在大同和宣府兩地,有走私商向來朝貢的蒙古瓦刺使臣走私銅銃、銅炮等火器。

朱祁鎮立刻派左都禦史王文調查此事。

火器在當時的世界各國中,是最為先進的武器。世界上隻有明王朝和少數幾個國家,才掌握了這種武器和彈藥的製造技術。

朱祁鎮對大同、宣府火器走私案大為吃驚和不安。

令他吃驚的是:在自己的疆域內,能製造火器和彈藥的部門,隻有南京和京師兩處的軍器局和少數幾個衛所。

並且,這兩處的軍器局和幾個衛所,對製造出來的各種火器和彈藥,都有嚴格的管控措施,它們斷然不會從這幾處走私到瓦刺人手中!

又令朱祁鎮不安的是:

若是這些銅銃、火炮和彈藥流出,被蒙古瓦刺人或民間生產仿製,批量生產,這會對明王朝的安全和統治構成巨大的威脅。

京師和南京軍器局生產的各種火器,都隻用來裝備朱祁鎮身邊的神機營。神機營對各種火器的產地、編配人員、使用年限、戰時、戰備以及報廢後的流向,都有相關的規章製度。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火器流入民間或敵人手中。

但是,最後的調查結果,大同宣府走私給瓦刺人的銅銃和火炮,竟然是從神機營流出!

十一月初,已是深秋了,南方早晚雖有寒涼之意,但白天氣候還很溫和,正是賞秋的最佳時節。

而北方地區的早晚,此時的氣候已開始變得寒冷起來。尤其是在午夜過後,此時的溫度,是一天中的最低點。

京師,紫禁城,朝會。

這日淩晨,寅時剛過。

參加早朝的文武百官,已陸續抵達午門外。瑟瑟的寒風掠過,頓生起一股股寒意。

有的官員,官服內已穿上了禦寒的棉衣棉褲。未及時添加衣物的官員,則冷得雙手抱著胸腹,趕緊進入各自的朝房內。

朝房內外,眾官員們相互寒暄、拉扯時事,等待著宮門的開啟。

寅時末,前麵的朝鍾朝鼓敲響,聽到鍾鼓聲,候朝的百官們依次進入皇宮,按各自品級列隊後,再進入奉天門。

正統皇帝朱祁鎮上了禦座,左右兩班文武百官步入禦道,對皇上行一拜三叩之禮: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愛卿平身!”

朱祁鎮看著殿下趴伏著的的文武百官,語音有點沙啞。

禮畢,百官按各自級別,分文武列於殿內兩側。

朝會開始。

朱祁鎮先接見了幾名離京入京的重要官員,接下來就開始處理邊關及軍中緊要事務。

朱祁鎮開金口了:“王愛卿,大同,宣府兩府銅銃、火炮等火器走私一案,所有案犯是否都已緝拿歸案?”

朱祁鎮叫的王愛卿,是站在文官隊列中的左都禦吏王文。

王文聽到皇上的叫聲趕緊正了正衣襟,來到大殿正中,對著朱祁鎮行君臣之禮。

禮畢,王文奏道:“啟稟皇上,醫已命刑部將這些涉!事之人一一緝拿歸案,交由三司會審後,已各獲罪罰。”

“嗯!”朱祁鎮輕點了一下龍首,語意中帶有讚許。

王文緩緩退下。

朱祁鎮接著又道:“曹愛卿,京師神機營那些貪汙軍餉、販賣火器彈藥的逃犯,可否全都緝拿歸案?”

內閣太學士曹鼐立於文官隊列之首,聽到皇上叫自己,遂出列到大殿正中,對著朱祁鎮行君臣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