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番外之三(1 / 3)

以四爺最初的計劃, 他們是要走雲貴高原的。隻是在大理休整的時候,他們收到了弘暉的來信。

這孩子這幾年的筆頭功夫越發純熟,一封家書,也能寫出花來, 比之四爺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次原也不過是尋常問候, 不過在信中提及的一件事倒是把蕭歆給逗樂了。

說是幾個弟弟如今業已到了適婚年齡,四爺他們剛走的時候就有不少媒人來保媒,隻是弟弟們盡皆要等四爺他們回去做主,便就給擱置了下來。

然而誰也沒想到,爹媽這麼會玩,放出去還不知道回家了,一個個的也是怕爹媽太久沒回去連兒子長什麼樣都忘了, 遂聯名懇請爹媽早日收了玩心,回去看看兒子們吧,要不好姑娘都讓人家挑光了。如今就連小六都開始議親了, 他們再這麼耗下去,估計要成為大清朝裏典型的鑽石王老五了。

四爺倒是很認真的想了一回,如今小七小八都要成人了, 留守在家的幾個大的就更不用說了。遂決定從廣州走水路回京。

不過在內河一個不知名的地方,四爺一家出行至今第一次碰到了一點麻煩,他們遇上盜匪了。

“奴才這就帶人去處理了。”海望現身在樓船上, 像是在他眼裏, 盜匪不過宵小之輩, 碰上他們這個精英班子出來的, 還不是等著被碾壓。

四爺望了眼江麵上騰升的水霧,沒有掉以輕心,“先看看再說。”還讓人去把請來隨船的當地水鬼叫來了解情況。

得到的不過是季節的變化,江上時常會出現水霧彌漫的情況,等到太陽出來的時候,霧氣就會漸漸散去。至於說盜匪,他們這裏還真沒聽說過,興許是從別處流竄過來的也未可知。

既然不知道對方的情況,四爺自然不會讓人輕易出手,不過是讓海望交代下去,在迷霧散去前還按兵不動,隻做好備戰準備就行了。

兩個孩子見四爺回來,還趕緊迎了過去。弘晏道:“讓兒子去給阿瑪鏟平道路。”那說話的口氣,也是有點不知天高地厚的意思。

小八也在一旁握了握手裏的寶劍,“還有我阿媽,讓我也去試試手吧。”

這倆孩子也是這幾年在外麵晃蕩的,一直以為自己是個能耐的,加上沒真正遇見過什麼坎坷,哪裏知道什麼叫江湖險惡,就他們那三腳貓的功夫,等下怎麼被打進水裏都不知道。是以蕭歆還把人叫回來,“都消停了吧你們,這可不是行軍打仗,對方要是亡命之徒,就不是試了手還能跑的回來了。”

四爺也是讚同蕭歆的話,不過也沒有太過打擊孩子,“你們可以先到上麵去看看。但是你們要答應阿瑪,隻是看,不動手。”

孩子倆互看一眼,相比起蕭歆的話,自然是四爺說的更動聽一些,遂乖乖把手裏的佩劍放下,直奔樓上甲板圍觀去了。

樓船就這麼在江麵上停了近一個時辰,太陽光才慢慢從層層迷霧中透出光亮來。待到迷霧散盡,才讓雙方看清了彼此。

對方也是一艘大型樓船,而且甲板上下圍滿了手持兵刃的匪徒,目測不下一二百人的樣子。見這邊也沒什麼人手的樣子,還都叫囂著把船靠了過來。

小七小八這才有點後怕的看了看端著望遠鏡在瞭望的海望,“咱們能打得過嗎。”剛剛的豪邁早不知道被丟哪去了。

“小主子放心,這種烏合之眾不是咱們的對手。”不說他們這些精英能夠以一敵十,就是火器,他們也都有遵照弘暉的意思配備了。隻是一路上風平浪靜的,沒有展示在人前罷了。當然,沒到緊急關頭,他們也不會輕易使用火器,要不很容易暴露身份。

就在雙方一觸即發的時候,一隻隼呼嘯著停在匪船上。

那方老大一看,嚇得肝膽俱裂,後退著直說走走走,差點沒直接跳到江裏遊走。

這個戲劇性的變化也是看得人摸不著頭腦。

小七小八跟著追上甲板的時候,隻看到那方樓船越行越遠,而江中隻有一葉扁舟,上有一人在垂釣,旁邊立著一隻隼。

兄妹兩新奇的看了一回,四爺便吩咐起行,不過在經過一個峽穀的時候,突然下起了暴雨,船隻隻能被迫靠岸停行。

隻是此處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倒是連個落腳處都沒有。海望帶了幾個人前去探路,回來後便說前麵山坳處有一莊園,或可借宿一晚,遂四爺攜小家前往。

那莊園的主人恰如海望所言,是個好客之人。唯一讓他們感到意外的是,那個在江上垂釣之人竟是這家的少主。

小七便代四爺謝過了人家,雖說他們有把握對付盜匪,但是不動幹戈對他們來說才是最保險的,要不誰知道會引出什麼來。

那喬家少爺倒是個玉樹臨風的,便就是小八這樣的女孩子也是看癡了眼。

蕭歆沒太留意看孩子們,不過偶爾看去的時候,倒是發現幾個孩子湊在一起也是有說有笑,便就沒再操心,不過是在告辭離去的時候發現小八有點怪怪的。

蕭歆以為她這是身上不舒服,便攔了四爺,自己去找小八。

“額娘怎麼還沒歇息。”小八剛要下床,就被蕭歆給叫住了,“別下來了。”說著自己脫了鞋就鑽進被窩裏,“你這幾天怎麼了,可是哪裏不舒服。”

小八楞了一下,然後笑道:“沒有額娘,我就是還惦記著雲南的雪山還沒去呢,明明就在眼前了。”一副很可惜的樣子,看起來倒不像是有假。

不過蕭歆對自己的女兒還是了解的,她隻要緊張手指就要到處動,以此來轉移注意力。雖說知道她心裏有事,但既然她不願意說,蕭歆也不能勉強,於是又再說了一回母女間的體己話。

回去的時候,四爺還在等著。“怎麼樣,小八可是有什麼事。”也是滿滿的擔心。

蕭歆脫了外衣上床,“看樣子該是沒什麼,咱們也別太過緊張了,孩子大了難免會有一點自己的心事,咱們也不是事事都追根究底,這樣孩子跟著緊張。”

四爺想了想也是這個道理,這孩子眼看著就要及笄了,可不能再當小孩子來對待。遂也沒再去過分幹涉小八,隻讓蕭歆多留意著點。

就這樣一直到了廣州,蕭歆才見識到水師的樣子。怎麼說呢,因為之前從來沒見過,所以對蕭歆來說,還是挺震撼的,有兩層甚至是三層的戰船在海上列隊似的接受四爺的檢驗。在蕭歆固有的認知裏,這個時期的戰船其實還是相對落後的,大多使用的中國式帆船,而不是這種相對先進的齒輪船。

水師提督正在同四爺解釋著每種船的作用,以及船身上圖案雕塑的寓意。低下兩層船艙裏布滿了炮眼,一艘戰船上大概配備有六百名水兵,其中三百多人是炮手。而且他們這種兵種的崗位不是固定的,因為一旦遇上戰事,死傷都是再所難免,所以每個人都是炮手,也都是近身格鬥的好手。

說到造船術的改進,水師提督也是賣了一回西方人的好,“洋人雖然狡猾,可這造出來的東西的確是好,現在不僅是廣州水師,福建浙江等地也都在對戰船進行改造。加上水師一直不斷地擴編,近海處已經鮮有倭寇膽敢靠近。”

四爺聽著看著也是滿意地直點頭。不要說蕭歆,這個規模的水師他也是第一次看到。說到倭寇,也是讓人氣得牙癢癢,想當年在收複台灣的戰爭中,他們就經常受到倭寇趁火打劫,沿海百姓不知有多少深受其害。四爺雖然沒有經曆過當年的戰事,但隻要聽說起這事,心裏還是憤然的。這幾年雖然說水師的力量一直在提升,但是這個隱患不除,沿海的百姓就不能安居樂業。是以還對水師提督說道:“明朝的戚繼光就曾抗倭十餘年如一日,至到如今倭寇仍是隻增不減,可見他們在海上也是盤根錯節,窩點眾多。但不論怎麼說,你們隻要是能在這上麵有所建樹,朝廷上大可放心,真要有小人進讒,朕隻拿他來給你們祭旗。”這也是擔心許多將領看到了那麼前車之鑒而心存顧慮,未敢一心一意對待抗倭大業,這樣一代代往下遺留,倭寇的勢力隻會越積再大。

水師提督便就單膝跪地,很是慷慨激昂地說了一番願為君上朝廷肝腦塗地的話。四爺這人在拉攏人心方麵很有一手,什麼親自把人扶起來,又再替人整理甲胄。其實都是一些小細節,往往都能把臣下感動的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