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分地盤(1 / 2)

到了這一步,潘浩等人的任命基本也就板上釘釘了。畢竟,如果不是涉嫌貪腐違紀,在最後階段的公示期,一般也不會有人那麼不開眼,真跑去反饋什麼意見。

在一片熱烈掌聲中,競聘會圓滿結束。等到眾多觀眾散去,潘浩等三人則被領導們留了下來,說是要召開一個簡短的工作會,討論新部門下階段的工作。

出人意料的是,剛聽說要開這個會,蔣如柏便借口說自己還有其它事忙,徑自離開了現場,引得眾人無不側目。

潘浩心裏嘀咕:這也是韜光養晦的一種表現嗎?還是因為不想見到我這個老對手成功啊?

不過不管怎樣,蔣如柏不在,總歸是更令人輕鬆自在的。

程安吉也是微微一笑,十分自然的繼續掌控全局,笑道:“今天三位同誌的表現著實令人興奮,相信咱們集團的新媒體工作走上正軌指日可待!”

言簡意賅的客套後,他很快務實的切入正題:“今天蒲總監也在這裏,我會請她將三位的人事變動工作提升優先級,盡快完成轉崗調整。現在,也請三位盡快進入角色,聽一聽集團高層對你們的分工定位吧!”

“郭淩雲同誌,此前擁有多年的行政管理經驗,可以說是一把好手,在新部門當然應該分管行政、人事和綜合管理工作,這一點相信大家都沒有疑問吧?”

麵對程安吉的提議,潘浩和江沁嵐對視一眼,自然都是十分認同。

“至於江沁嵐同誌,我們更看重的是你身上的創新精神,以及在新媒體領域的探索經驗,這對新部門的主要業務管理是有幫助的。不過你的具體分工,可能還需要參考潘浩同誌的意見,我們建議通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後再行定奪。”

在這方麵,程安吉的發言也很好理解——江沁嵐確實有能力,既有多年的報社工作經驗,也有自身對新媒體運營的見解,可以說跟潘浩相比是各有所長。在這種情況下,當然需要實際工作的磨合後,再來確定倆人的具體分工。

盡管如此,潘浩還是不免腹誹:什麼情況?不確定她的工作內容,說是要聽我的意見,等磨合之後再定——這該不會是在給我埋雷吧?

確實,站在潘浩個人的角度,程安吉的話也可以做另外一種解讀:江沁嵐極有可能是程安吉的人,被安插在新部門裏,目的當然是要替她的老領導謀利。那怎麼才能讓利益最大化呢?嗬嗬,還能有啥比架空我、間接掌管整個部門來得實際呢?莫非所謂的磨合後再定分工,其實是在給她暗中鋪路?

雖然有著這方麵的擔憂,但潘浩當然不會傻到在這種場合當眾質疑。為今之計,隻有以不變應萬變,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基礎上,一邊觀察分析對手,一邊見招拆招了!

“好了,剛剛潘浩同誌在演說中也說,擺在新部門麵前的當務之急有兩個,一是收拾殘局,二是搭建部門、招兵買馬!”程安吉笑著總結道,“收拾殘局這事兒,當然應該交給你們專業人士去處理,我這裏就不班門弄斧啦!下麵我主要談談部門的人事架構。”

程安吉的一番話很巧妙的恭維了潘浩一把,如果不是考慮到他可能和江沁嵐暗中勾連,潘浩對他的印象分估計又得加上不少——確實,他和老蔣相比,優點確實太明顯了!人家也位高權重,可不該指手畫腳的地方,人家就懂得閉嘴,可他老蔣呢?

潘浩心裏胡亂對比著,思索間程安吉已經開始讓兩位副總監發言了。

郭淩雲這人看起來老實巴交的,翻開自己的小本子,又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一本正經的彙報道:“報告各位領導,我對新部門的人事結構有一點基本的構想——參照集團領導和潘總監的意思,我們可以大概將其劃分為業務組和管理組,其中業務組又可以分為外勤和內勤組,管理組則可以細分到人事、財務、行政等各方麵……

“嗬嗬,請各位領導莫怪,我個人其實沒啥新媒體經驗,這樣的劃分還是參照報刊的架構來的。在我的構想中,外勤組當然就是負責外出采編,內勤則更多負責項目策劃執行等工作。至於管理組,這是我的分管領域,具體的人事構成我就不贅述了,下來後我會盡快整理一份詳細的報告,交給潘總監審核決定!”

潘浩在一旁認真聆聽觀察著,覺得此人的言談舉止確實透著沉穩老練。如果把自己比作一代王朝的開國帝王的話,眼前的郭淩雲絕對是個稱職的相國人選!雖然他因為對新媒體工作不熟悉,導致其對業務人員的安排出現了一定偏差,但仍舊三言兩語便勾勒出了新部門的雛形架構,這不得不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