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菩提詩人(1 / 2)

六、菩提詩人

他們處於紅塵之外,用或清逸或高古的詩詞為中國文壇帶來了一抹綠色,下麵讓我們列舉出那些甚是菩提根,心如蓮花淨的詩僧吧。 (一)僧皎然

湖州人,俗姓謝,字清晝,是中國山水詩創始人謝靈運的後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詩僧、茶僧。南朝謝靈運十世孫。皎然早年出家為僧,於潛心佛典之餘,留意篇什,雅好吟詠,與當時文人墨客交往甚密,作詩唱和,自稱“萬慮都盡,強留詩道,以樂情性”(《寄權從事德輿書》)。活動於大曆、貞元年間,有詩名。他的《詩式》為當時詩格一類作品中較有價值的一部。其詩清麗閑淡,兼有意境情趣,宋人嚴羽《滄浪詩話》評之為“釋皎然之詩,在唐諸僧之上”。多為贈答送別、山水遊賞之作,故主張抒寫真情實感,所謂“為文真於性情,尚於作用,不顧辭采而風流自然”。在《全唐詩》編其詩為815—821共7卷,他為後人留下了470首詩篇,他還好飲茶,悟得“三飲得道”,中年以後隱居家鄉杼山妙喜寺,並與陸羽有交往。皎然一生著述甚豐,有《杼山集》十卷、《釋儒交遊傳》、《內典類聚》共四十卷等。在文學、佛學、茶學等許多方麵有深厚造詣,堪稱一代宗師。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

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

報到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二)齊己

齊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號衡嶽沙門,湖南長沙寧鄉縣塔祖鄉人,唐朝晚期著名詩僧。齊己雲遊天下的時候,曾拿他的詩作《早梅》向詩人鄭穀請教。詩句是:“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豔來。明年猶應律,先發映春台”。鄭穀閱讀後,笑著說:“數枝”非早,不如“一枝”更佳。齊己聽後,對鄭穀肅然起敬,頂地膜拜。此後,人們便稱鄭穀為齊己的“一字之師”。齊己遊曆天下回到長沙時,他的名聲已經顯赫天下,湖南節帥幕府中的詩人徐東野曾評價他說:“我輩所作,皆拘於一途,非所謂通方之士。若齊己,才高思遠,無所不通,殆難及矣”。

著有《白蓮集》十卷、詩論《風騷指格》一卷傳於後世。《全唐詩》收錄了其詩作800餘首,數量僅次於白居易、杜甫、李白、元稹而居第五。由齊己的學生西文輯印行世的《白蓮集》,共收詩歌809首,以雕版刻印於938年(後晉天福三年),比我國現存最早的雕版書唐代《金剛經》僅遲70年。所以它是至今已知的湖南文人詩文集中最早的雕版書。今人王秀林編有《齊己詩集校注》。

《四庫總目提要·卷一五一》這樣寫道:“唐代緇流能詩者眾。其有集傳於今者,惟皎然、貫休及齊己。皎然清而弱。貫休豪而粗。齊己七言律詩不出當時之習。及七言古詩以盧仝、馬異之體縮為短章,詰屈聱牙,尤不足取。惟五言律詩居全集十分之六。雖頗沿武功一派,而風格獨遒。如《劍客》、《聽琴》、《祝融峰》諸篇,猶有大曆以還遺意。其絕句中《庚午年十五夜對月》詩曰:‘海澄空碧正團圞,吟想元宗此夜寒。玉兔有情應記得,西邊不見舊長安。‘惓惓故君,尤非他釋子所及。宜其與司空圖相契矣。” 【過西塞山】

空江平野流,風島葦颼颼。

殘日銜西塞,孤帆向北洲。

邊鴻渡漢口,楚樹出吳頭。

終日高雲裏,身依片石休。 (三)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薑,字德隱,江西進賢縣人,一說浙江蘭溪人,五代著名詩僧。7歲時投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後,詩名日隆,仍至於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於所居,世壽89。

貫休一生詞作頗多,內江聖水寺的智海法師在他的佛教網站上整理收錄了500多首作品,900年前後,貫休三次送友人入閩,在山心庵(今天心永樂禪寺)掛單時偶遇扣冰古佛,二人十分投緣,徹夜煮茶論禪。他以詩《懷武夷山僧》來記載這一段茶禪之緣。詩曰:

萬疊仙山裏,無緣見有緣。

紅心蕉繞屋,白額虎同禪。

古木苔封菌,深崖乳雜泉。

終期還此去,世事隻如然。

這首詩盛讚了古佛“群物侍伴,雙虎同禪”的法喜禪悅,其中“古木苔封菌,深崖乳雜泉”之句則是描述了山心庵周邊遍植老樅茶樹的殊勝景象。

貫休還是一代畫僧,尤其是所畫羅漢,更是狀貌古野,絕俗超群,在中國繪畫史上,有著很高的聲譽代表作是關於十六羅漢畫像的藝術風貌和進呈經過,《益州名畫錄》記載:畫羅漢十六幀,龐眉大目者,朵頤隆鼻者,倚鬆石者,坐山水者,胡貌梵相,曲盡其態。或問之,雲:“休(貫休自稱)自夢中所睹爾”。又畫釋迦十弟子,亦如此類,人皆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