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秋之約(1 / 3)

往後數日,林泓與蒖蒖多次嚐試炒菜,認真記錄炊具使用心得,並一次次修改鐵鍋改進的草圖,將鍋改為圓底碟形,口部開敞,內部圓弧光潔,便於炒菜時一鏟到底,鍋體改薄,減輕重量,利於傳熱和把持。大體覺得合適了,便尋找鐵匠按圖紙打造新的炒鍋。

得到鐵鍋樣品後,兩人又頻頻嚐試炒製新的菜肴,無論葷素。林泓的廚房因此比以往多了兩分煙火味,蒖蒖見了頗感歉意,林泓倒並不介意,每日炒完菜與蒖蒖一起精心清理廚房,兩人比以前相處更多,林泓更顯溫和,甚至有了不時言笑的心情。

一日阿澈去山下釣了幾尾鱸魚,帶回問樵驛給林泓和蒖蒖斫魚鱠。兩人各取一尾,清除內髒、剔去魚鱗後,林泓先提刀斫鱠,蒖蒖在旁觀摩。

林泓左手輕摁魚塊,以勻速輕微地向右推去,右手持刀,手起刀落,在砧板上擊出連續不斷、節奏均勻的響聲,而輕薄的魚片應聲在刀下斫出,如浪花雪片般飛向右側。

蒖蒖讚歎之餘勉力模仿,但發現落刀後魚片往往會粘在刀身上,並不像林泓的那般立即飛落而下。蒖蒖提出疑問,林泓指點道:“你抹一點魚腦,或魚腹部的脂肪在刀身上,斫出的魚片就不會粘刀了,且不會有異味。”

蒖蒖依言而行,果然刀鳴之下魚鱠縷縷翩飛,並不粘刀。蒖蒖含笑謝林泓,又問是不是什麼魚都可以用這方法斫鱠,林泓道:“肉質適合斫鱠的魚幾乎都可以,隻有一種不行——河豚。”

蒖蒖頷首:“河豚有毒,我媽媽從不用河豚做食材,還很討厭這種魚,提都不許師姐們提。”

“大概是令慈宅心仁厚,所以不喜歡有毒素的食材。”林泓道,“河豚毒素聚於內髒、皮膚和血液中,血又易融於脂肪,故不可在斫鱠時以魚腦和脂肪抹刀。但若隻取新鮮魚肉,洗淨血絲,食用是不會傷身的。”

“我知道,連東坡居士都愛吃河豚,說明隻要精心處理,毒素不會妨礙人品嚐這一美食。”蒖蒖笑道。

林泓略感好奇:“你怎知道東坡居士愛吃河豚?”

“我背過他的詩呀。”蒖蒖隨口誦出一首,“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林泓含笑道:“這詩寫得不錯。你有何感想?”

“感想就是,很多詩小時候夫子讓背就背了,並不了解其中深意,一定要經曆過一些事,學到很多東西後才會明白,詩人真正想表達的意思。”蒖蒖答道,“例如這首《惠崇春江晚景》,題目是說春江景色,夫子當年也告訴我此詩寫的是春景,我也就信了。而今學了廚藝,知道了東坡居士吃過和做過的種種菜肴後才明白,原來他當時想說的是:竹筍、肥鴨、蔞蒿、蘆筍,還有河豚,我來了!”

林泓聞之蹙眉:“豈可如此揣摩東坡居士詩意。”

蒖蒖一愣,小心探視他臉色,怯怯問道:“老師是覺得我出言不遜麼?”

“我是說,”林泓不動聲色,慢條斯理地道,“東坡居士是隻會關注到這幾種食材的人麼?還有桃呢……他那時看著桃花,心裏多半還想著,再過些時日,就可以吃到新鮮的桃子了。”

蒖蒖忍俊不禁,笑出聲來,林泓旋即也展顏而笑,兩人索性放下刀具,相對而坐,又論及東坡居士其餘關於美食的詩,聊得笑語不斷。

阿澈與辛三娘在廚房外聽見他二人笑聲,相視一眼,都頗感詫異。

阿澈低聲對辛三娘道:“三娘有沒有發現,現在公子笑得比以前多多了。”

辛三娘良久不語,須臾歎道:“蒖蒖我以前挺不喜歡,不過留她在這似乎也不錯,至少能讓公子接點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