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水丹青(1 / 3)

鳳仙在茶席正中坐下,查看席上適才四、五姑娘所用茶粉,但覺不如自己希望的輕細,遂自茶匣中取了一團外層尚封著膏油的完整茶餅,看看標簽注明的年份,見是去年所出,便取了沸水注入水缽,徐徐置入茶餅,待熱水融去油殼,即取出茶餅,以淨紙吸去水珠,刮掉所剩膏油,以茶鈐鉗住茶餅,在茶爐微火上炙至幹透,再用紙裹茶餅捶碎,抄部分入舟形獨輪銀茶碾,轉動獨輪將茶碾成細末狀,又取蒙著一層蟬翼般白色絹紗的茶羅,把碾好的茶粉篩至極細,見綠色茶末輕如粉塵,方才提湯瓶注沸水熁兔毫建盞,再將茶末抄入盞中備用。

鳳仙不用茶筅,選了一柄銀匙調茶膏,左手提湯瓶注水,右手手腕旋轉,將茶末和水,調至融膠狀,然後沿著建盞內部邊緣繼續注水,持銀匙環回擊拂茶湯,手勢起初舒緩,隨著湯麵上升漸趨急促,而茶湯中白色乳霧隨之湧起,珠璣磊落,呈咬盞之勢。

這一係列動作一氣嗬成,並無蜂蟲滋擾,咬盞沫浡如一甌春雪,相當美觀。淩燾暗舒了口氣,正準備讓鳳仙將茶奉給趙皚,鳳仙卻又持銀匙,探入盞中劃動。隨著她手腕起伏,盞中沫浡逐漸散去,其下的碧綠茶湯露了出來。

淩燾驚訝,不解她為何如此。而鳳仙一瞥他擰緊的眉頭,微微一笑,停止手中動作,擱下銀匙,側首示意身邊婢女將茶奉與趙皚。

婢女將茶端至趙皚麵前,舉案過眉,請他品嚐。趙皚一看,但見茶湯綠如幽潭,而適才浮起的白色沫浡剩有少許漂於茶湯上,被鳳仙以銀匙勾畫成一枝杏花,纖巧秀麗,若妙筆繪成。

這一招名為茶百戲,又稱水丹青,哪怕在京中也僅有少數人會。上官忱從旁看見,揚聲稱妙,就鳳仙茶藝向淩燾大加誇讚。淩燾擺手謙稱:“小女雕蟲小技,不足掛齒。”然而滿臉堆笑,十分喜悅。

趙皚注視那一枝潔白杏花,淡淡一笑,命婢女將這盞茶奉與上官忱,然後起身,向鳳仙所處茶席走去。鳳仙一怔,意識到他可能是要自己點茶,遂立即退至一旁,將茶席讓與趙皚。

趙皚入席,倒出湯瓶中餘水,自取銚子煮水,等茶爐中水聲如鬆風檜雨,再提起注入湯瓶中,熁了盞,抄入鳳仙碾好的茶末,稍待須臾,待湯瓶內靜寂無聲,才又提湯瓶沿建盞內側注水入盞。他看看茶席上茶具,亦選擇以銀匙調膏擊拂,隻不過不是以勺頭,而是調轉方向,以銀匙平滑如匕首的銀柄擊打茶膏茶湯。

待茶膏融和,趙皚一手勻速注水,另一手指繞腕旋,銀柄流光躍動,如銀蛇飛舞。他微垂著眼簾,意態閑適地漫視茶湯,而雙手不同的動作兀自有條不紊地繼續著。盞中細如粉雪的沫浡漸漸浮生於綠色湯麵上,平緩細膩,不似適才鳳仙所擊出那般有洶湧溢盞之勢。

見沫浡適量,趙皚停止擊拂,開始如握筆一般握住銀柄,以側鋒在湯麵上快速勾劃,引動湯紋水脈,一幅精巧如工筆山水的畫麵逐漸呈現於茶湯之上。

繪畢,他擱下銀匙,笑對淩燾上官忱道:“筆觸纖細,景象稍縱即逝,還請二位移步至此茶席一觀。”

那二位旋即至茶席,在趙皚對麵坐下。但見趙皚茶盞中白色細沫衍生出粗細各異的線條,便如毛筆所繪,在碧綠茶湯上呈出千山暮雪的景象,層巒疊嶂,白雪皚皚,下方影落寒江,江麵漂著一葉扁舟,而舟頭居然還蹲著一位戴著鬥笠身披蓑衣的漁翁。

淩燾與上官忱相繼驚歎。鳳仙已從旁窺見,訝異之餘更覺由衷歎服。

鳳仙的水丹青是秋娘所教。浦江縣城中貴客有限,尋常點茶已足夠待客所用,秋娘並不當眾展示水丹青,隻是私下飲茶時偶爾在湯麵上繪些許花木以自娛,被鳳仙看見,便磨著師娘要她教自己。雖然隻是一兩枝花木,鳳仙卻練了好些年才堪稱初步掌握技法,大致畫出些意趣,而趙皚竟然能在如此短時間內繪出這般完整山水圖,擁有此等功力,對點茶者而言,恐怕天賦、素養與付出的時間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