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端午(1 / 2)

禁中今年端午比往年熱鬧,不僅請宗室、戚裏、大臣眷屬出席飲宴“排當”,還在後苑小西湖中仿民間習俗泛龍舟。皇帝讓內侍與內人穿民間服飾,裝扮成百姓模樣,在湖畔或湖中小舟上販售端午什物,例如五彩縷、長命縷、艾虎、釵符、香囊之類,取與民同樂之意。排當籌備好,尚未開宴之前,得閑的尚食內人們便帶著準備好的各式粽子、滴粉團、杏子、林檎及果脯蜜餞等端午果子前往後苑,參與這難得一見的宮中市集。

蒖蒖、鳳仙與鶯歌各自帶著些端午果子來到湖邊,漫步著,不時翹首向湖中張望,直到看見一艘中間撐起青布幕的采蓮船朝她們漂來,姑娘們兩兩相顧,皆露出喜色。

船靠岸後,一位姑娘從艙中走出,卻是馮婧。此前為她撐船的是一名看上去未及弱冠之年的少年,這時緩步走到她身邊,引袖掩手,再伸臂讓馮婧把握,彬彬有禮地扶她上岸。

馮婧上岸後向蒖蒖等人微笑道:“我答應為你們尋一艘小船,沒想到今日人這麼多,所有湖舟早已被借走,我四處詢問,幸而遇見這位小哥,我一說他便同意讓我們用他的船。”

蒖蒖等人遂向那少年道謝。他穿著尋常士人的青衫,頭上戴著軟腳襆頭,麵容清秀,皮膚大概不經常見日光,如冰似玉,呈現著異於常人的蒼白。見眾女致謝,他狀甚靦腆,垂下眼睫,羞澀地笑了笑,臉上方才泛出一層血色。

蒖蒖心下作了判斷,認為他是裝扮成士人的小黃門,先把手中的食物分了好些給他,再問他租這艘船需要多少錢。他搖搖頭,說:“給我這些端午果子就夠了,不必再付錢。”

他請蒖蒖等人上船。這采蓮船小巧,除了持棹少年,船中僅可容四人,青布幕中倒是裝飾精致,有小案幾及坐席,皆十分雅潔,案上還炷著帶有花蜜香氣的海南沉水香。

馮婧讓三女入內,自己不再上船。少年刺棹離岸,按蒖蒖的吩咐,沿著岸邊漂遊。

蒖蒖立於舟頭四處眺望。此刻小西湖上亦如士庶遊湖光景,泛著數十艘大小船隻,船上皆有叫賣飲食的內人,所售之物除粽子、白團外,羹湯、時果、海蜇、螺頭、新煮酒、糖獅兒、糖小兒,應有盡有。

沈柔冉與其母正信步於湖邊,一艘雕欄玉砌的畫舫行至她們近處,舫中有內人朝她們揚聲招徠:“我們船上有新煮的‘青碧香’、‘思堂春’、‘宣賜’、‘小思’,是酈貴妃都愛飲的酒,夫人與小娘子不妨上來品品。”

沈氏母女見那畫舫雕刻精巧,又聽內人提不久前見過的酈貴妃,相視一笑,正欲上船,卻又聞附近采蓮船上的蒖蒖朗聲道:“我們船上有釀梅,莊孝明懿大長公主最愛吃的釀梅。”

釀梅也是端午果子之一。以鹽水浸泡菖蒲、薑、杏、梅、李、紫蘇,曬幹切成細絲,再用蜜漬,然後納入梅子皮中,便成了甘香甜蜜的釀梅。那沈柔冉雖將出嫁,卻仍有小女兒心性,喜愛甜蜜之物,一聽蒖蒖這麼說便含笑看過去,頗感興趣。

那畫舫中的內人見狀又道:“我們船上不僅有美酒茶果,還有仙韶院伶人歌舞助興,飲酒品茗之餘,還可耍令聽曲,船也夠大,最宜貴客遊玩。”

蒖蒖聞言從容向沈氏母女道:“他們舫中有歌舞,我們船上講‘銀字兒’,古今小說,靈怪傳奇,凡是姑娘家愛聽的,我們都會說。”

她所指的是如今盛行的一種說書形式,說書人講小說故事,一旁有優伶吹奏銀字管配樂,故名“銀字兒”。

銀字管又名銀字篳篥,音色可高亢清亮,又可渾厚淒愴。蒖蒖話音剛落,船中的鶯歌已豎舉篳篥,輕啟朱唇,開始吹奏。樂音嫋嫋,婉轉縈回,似在講述一段哀感頑豔的故事。

沈柔冉心念一動,問蒖蒖:“你們會說莊孝明懿大長公主的故事麼?”

蒖蒖胸有成竹地道:“會,否則怎知道她愛吃釀梅。”

沈柔冉便牽著母親的手,將要上船,蒖蒖歉意地微笑,一指船艙,道,“我們船小,僅可請一位貴客入內。”

沈柔冉止步,卻依然朝船內探看,有不舍之意。她母親便笑道:“你想聽銀字兒就去吧,我上旁邊的畫舫。晚些時候,我們還在這裏見。”

沈柔冉遂愉快地答應,與母親道別後便在蒖蒖接引下輕盈地上了船。

沈柔冉在船中坐下,少年展臂刺棹,讓小船蕩向湖心。鳳仙為沈柔冉點茶,奉上釀梅,蒖蒖手持一把高麗褶疊扇,或合或展,配合著她或悲或喜的神情,在鶯歌銀字管樂音伴奏下,開始給沈家小娘子講述莊孝明懿大長公主的故事:如何遭遇不如意的婚姻,與駙馬誌趣難合,物議喧嘩之下被迫與從小相伴的內侍分開,最後鬱鬱而終。

聽得沈柔冉再三嗟歎,待蒖蒖講述完畢,道:“我聽爹爹提起過這位公主,說她縱情任性,與夫家爭執,一怒之下深夜回宮,入訴禁中,以致宮門夜開,引言官論列。我很好奇,問爹爹她的詳細事跡,爹爹卻又不肯多說了。今日聽姑娘銀字兒,才知其中原委。姑娘不愧是宮中內人,這等天家秘辛也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