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醉夢間(1 / 2)

11.醉夢間

此後趙皚來湛樂樓的次數逐漸增多,通常並非作為食客光顧,而是像熟人一樣向此地遇見的人噓寒問暖,樂於傾聽他們的講述,為他們排憂解難。為避嫌,蒖蒖不大搭理他,他便常與宋婆婆閑聊,得知宋婆婆當年在臨安賣魚羹,立即表示久仰大名,如雷貫耳:“我還記得先帝隔個兩三天便要差人去買婆婆的魚羹。先帝一向最疼我們兄弟三人,什麼珍奇寶貝、山珍海味都經常大把地賞,唯獨買回來的魚羹舍不得與我們分食。有次中官買回來時先帝還在和大臣議事,中官把魚羹放在福寧殿,被我和三哥悄悄偷吃了,先帝回來對我們好一陣斥責,還差點親自操起麈尾抽我們小腿。”

聽得宋婆婆掩口直樂,道:“雖然先帝確實曾好幾次差人來買我的魚羹,但這一番好形容,大王真是過獎了……我離開臨安時,大王哥兒幾個應該都還沒出生呢!”

趙皚對宋婆婆表達的善意並不僅限於口頭的恭維,但凡見她在勞作便會出手相助,從醃魚醃蝦到曬幹菜,都會親自動手從旁協助。有一次蒖蒖自外歸來,見趙皚正挽著袖子幫宋婆婆搬一塊厚重的青石板去壓抹好了鹽的醃肉,以控幹水分,忙去阻止:“大王千金之軀,豈能幹這等粗活。”

“去去,別妨礙我。”趙皚一擺手,拭拭額頭上的汗,又繼續搬石板,“我這是深入鄉裏,體察民情。”

趙皚對蒖蒖的情意宋婆婆亦能看出,私下詢問蒖蒖與他是否有情,一夜未歸是否與他在一起,蒖蒖堅決否認,說那夜隻是有事耽擱了,所以在城內客棧留宿一夜,次日晨才與他偶遇,他一向愛民如子,不忍看她獨行,才送她歸家。

宋婆婆心知他們之間的事一定不盡於此,但也不再追問,隻是歎道:“我看魏王倒與那些登徒子不同,對你是極用心的,也是個可托付終身的良人,不過……就是身份過於高貴了,你嫁給他,隻能做妾。”

除了趙皚,常來湛樂樓的還有衛清潯。她陸續帶了好幾撥朋友來,讓蒖蒖以美酒佳肴款待,自己暗暗觀察蒖蒖所備食材與菜式,與其他客人談笑間也不忘細心品嚐,默默辨味。

如此幾番過後,她獨自來找蒖蒖,問她:“我發現同一道菜品,你未必每次都做得完全相同。例如魚羹,有時很酸,有時又全無醋味;有時湯色黃褐,有時又色白如乳;有時魚肉成絲、成片,有時又會細碾成茸……難道你一直在探索,固定不下做法?”

蒖蒖答道:“做法倒不是固定不下,而是因人而異。你第一次帶來的客人都是生意人,且全是三四十歲的男士,他們偏愛甘腴厚味,所以我用肉禽高湯煮鱸魚片,加筍絲、火腿、香菇絲、勾芡,調入醋,讓味道鮮香,又能借酸味解膩。第二次帶來的是一對在廣州開香藥鋪的夫婦,帶著一個七八歲小女孩。廣州人喝羹湯不喜歡過度調味,偏愛食材本味,做香藥生意,為保持嗅覺靈敏,也不便進味道刺激的飲食,且那小女孩正在換牙,不宜食酸,所以我以幾種時令鮮魚熬成白色濃湯,完全不加醋,不勾芡,煮更細嫩的鱖魚肉絲,不用纖維較粗的筍絲,改用切成龍須狀的萵苣絲和胡蘿卜絲,讓口感更細滑,且有綠色橙色細絲點綴,湯色更美……還有一次,來的客人是致仕歸故裏的王內翰和他年近八旬的母親。王老夫人牙已經掉許多了,所以我在給廣州客人的魚羹基礎上繼續改進,把魚肉碾成茸,配料剁成末,熬煮勾芡成羹,再請老夫人食用。”

“宋嫂魚羹多年前已名滿天下,而今你有這因人而異的心思,青出於藍指日可待。”衛清潯讚道,旋即輕搖折扇,含笑道,

“我想把你這酒樓買下來,然後請你去鹿鳴樓做主廚。你報個價吧,我自不會虧待你。”

蒖蒖擺首:“我並不想出售湛樂樓。店雖小,但也是自己一手創立的,便如自己的孩子一樣,不會隨意賣給別人。”

衛清潯道:“湛樂樓並不是賣給我就不存在了,或許我們可以合作。我給你一筆錢,你把湛樂樓的經營權轉給我,但你今後全權負責鹿鳴樓和湛樂樓的菜式製定和管理、指導廚師及膳工,我會定期從這兩家酒樓的利潤中抽一些給你。至於多少,你可以與我商量。這樣一來,你並沒有失去你的孩子,而是多了一個大孩子,何樂而不為?”

蒖蒖仍然婉拒:“多謝衛樓主給我這一機會,但我自覺能力有限,能經營好自己一家小店已不容易,不敢貿然幹涉鹿鳴樓事務。”

衛清潯倒也不勉強她,淺笑道:“若你認為不妥,我也不會強人所難。不過還是希望你略加考慮,日後如若有意,隨時可找我商議。”

趙皚的奏章呈交皇帝後,皇帝立即命禦史台查李瑭、丁希堯之事。禦史台迅速派官吏至寧國府細查案情,趙皚早已備好充足的人證物證,李丁二人借苛捐雜稅充羨餘、天價賣官田及私賣水源等罪坐實,被革職問罪,而皇帝也終於決定從趙皚所請,讓新任的長史與司馬聽命於他,分管的事務都須上報趙皚,由趙皚作決策。由此,趙皚如願以償,獲得了他想要的判府實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