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想送花也不成。
不過送不出去也好,不然讓那個女人知道,不知又想些什麼。
過了七夕,天氣又轉熱,熱了好幾日,十一那日一場大雨,過後就有了秋風。
燕明蕎覺得四五月份那幾日,還有七月底八月份九月份,天氣是最涼爽舒適的。每日坐在葡萄架下蕩秋千吹風,躲著陰涼看書,日子就可舒服自在了。
那天回來燕明蕎試了試,根本沒那回事兒,牛郎織女也不說話。
可能說的是悄悄話吧,星星離那麼遠,怎麼可能聽見。
燕明蕎這幾日沒出門,在家裏理賬本,府上的、鋪子的、莊子的,這馬上也就要秋收了,今年收成應該不錯,莊子的賬本也要看一遍。
對比前兩年的收成,心裏也好有數。
其餘時間喝茶下棋,畫畫練字,一天時間就這樣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章辛媛的肚子越來越大,不過胎像穩,也會過來看賬本,不過她坐不住,看一會兒就覺得腰酸腿脹的,得出門溜達溜達。
不過,她也是真心想幫幫忙,一天下來,多看一兩本也能幫燕明蕎。
七月中旬的時候,燕明蕎又收到了兆州的來信,是許靜姝寫來的,她拿著信念給母親聽,大嫂在那邊一切安好,而且還有孕了。
作為燕國公府的長媳,雖然生下了一個女兒,但許靜姝心裏還是盼著要個兒子,站穩腳跟的。而且章辛媛有孕,她最好還是有個兒子,心裏能踏實些。
四月中旬出發,五月份才到,收拾了半個多月許靜姝才把宅子布置妥當。
這一路上顛簸勞苦,許靜姝也不容易。
原本燕明軒見到這幾輛馬車還有些不虞,覺得妻子沒有聽自己的話,行事如此高調,但許靜姝把沈氏搬了出來,說這些全是婆婆的意思,她一個做兒媳婦的,自然不好忤逆婆婆。
又把沈氏說的話跟著燕明軒說了一通,這番才算過去。
在青華縣,日子清苦,也不像在燕國公府什麼都有,許靜姝到這兒才知道,什麼都缺是什麼滋味,小縣城和盛京這個國都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在盛京有銀子至少能花出去,但在青華縣,有銀子都花不出。
而燕明軒一心為百姓,而許靜姝這個知縣娘子,自然也得跟著學。
不過好在帶來的東西不少,哪怕懷孕也不會虧了自己。
現在是七月中旬,肚子不過才一個月,等到臨近年關的時候,差不多有六個月了,那會天氣寒冷,又大著肚子,估計過年都要在青華縣了。
信中,許靜姝暗示道,過年興許不回來了,心中說兩人不孝,不能侍奉跟前。沈氏倒不在意這些,隻要他們夫妻倆能把日子過好就行。
沈氏對燕明蕎道:“給你嫂嫂回封信,說盛京家中一切都好,燕明澤的事也寫上,再給他們送些銀兩過去。然後看看庫房裏有能用到的藥材嗎,再拿燕窩、阿膠、黑糖、蜂蜜,一並送去,這些在青華縣買不到。”
燕明蕎說道:“正好把這幾月的分紅給大嫂寄過去,再添一千兩?夠嗎。”
沈氏又想了想,幾個月分紅就有幾千兩銀子。
他們大房有錢,倒也不用總拿公中的銀子,還不如多拿出來一些,給明蕎打兩套漂亮好看的頭麵,置辦一些好看的衣裳,這不馬上就入秋了嗎。
婚事是該操心,人靠衣裳馬靠鞍,就算女兒樣貌好看明豔,那也得好衣裳搭配著,總不能清湯寡水的。
沈氏不喜歡穿得素淨的姑娘,又不是奔喪去。
沈氏道:“這幾個鋪子,分成有多少錢?”
她沒問過,所以並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