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裹打開,一塊塊油紙包裹的月餅,令他連呼吸也頓住了!
殷懷璽挑了一個“福”紋月餅,是用他最喜歡的八珍糕做得月餅樣,略帶一些清苦藥味的八珍糕,化在嘴裏,不知為何竟覺得分外的甜,這甜不知不覺就滲進了心裏頭,便覺得心中滋味甚甜甚美。
殷懷璽心中因為“宋明昭”產生的那一點不悅,頓時消散了。
他收起了月餅,又打開了樟木盒子,目光不由一頓!
盒子裏滿滿都是抄寫的經文,殷懷璽拿出來瞧了,是《法華經》,是祈福功德的經文,想來是費了不少時間與心思,才抄了這麼一盒子。
六千功德在則,偌福澤綿長,百災盡散。
便在這時,朱公公提了一隻四季平安燈進屋:“殷將軍,再過幾日就是中秋節,常寧伯親手紮了一盞四季平安燈,讓奴才給您送來,瞧個樂子。”
四季平安燈做得簡單,紅彤彤的四麵絹紗上,繪了梅、蘭、竹、菊四季景,交暉相映,角簷上墜了紅色的流蘇。
這燈做得倒是十分精巧,隻是品味……
朱公公低頭瞧了一眼,昧了良心說了一句:“紅彤彤倒也喜氣!”
殷懷璽接過了平安燈,麵不改色道:“大俗即大雅,沒想到常寧伯還有這手藝。”
一邊說著,他心中一動,便觀察起手中的四季平安燈來。
便是上頭的梅蘭竹菊四季景,再高雅,也掩蓋不了這燈籠“清新脫俗”的俗氣,但過節嘛,圖的就是一個熱鬧。
殷懷璽無謂這些。
從前在幽州時,他就沒少結交一些三教九流,在他看來,一個人但凡有過人之處,就值得高看一眼。
因此也不嫌棄這燈籠,品味實在一言難盡。
常寧伯人粗,心不粗,這燈籠瞧著俗氣,但手藝是真好,做工也是十分細致。
殷懷璽把玩著燈籠,淡聲道:“出去走一走。”
朱公公連忙上前推了輪椅,出了營帳,
偌大的營地裏,一排排軍帳,井然有序,這會兒天氣正熱,戰士們沒在訓練,聚在搭建的頂棚下麵聊天說話。
殷懷璽大老遠就聽到了,混在一幹戰士裏的常寧伯,正扯著大嗓,扯牛皮:“老子紮花燈的手藝,那可是祖傳的,我們家祖上,就靠著這手藝,養活了我們家幾代人,後來老子就靠這手藝哄了個媳婦回家。”
接著就有戰士好奇地問:“你家有這樣好的手藝,怎就進了軍營討了飯吃?”
哪個不是家裏人多,日子過不下去了,才進了軍營裏。
說起這個,常寧伯就有一肚子的話:“這不是我媳婦兒他爹,是軍裏的百戶長嗎?他瞧不起我小身板,不願意把女兒嫁給我,我那時候年少氣盛,就擱下狠話,一定要投軍混出個人樣,把他女兒弄到手!”
殷懷璽聽得有趣,忍不住問:“後來呢?”
場中驟然一寂。
包括常寧伯在內,在場所的戰士都瞪直了眼睛,見鬼一樣地看著殷懷璽,仿佛沒想到,一向高冷孤僻的殷主將,竟然會出現在這兒。
上回常寧伯被殷主將削了一頓的事,早就在軍營裏傳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