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章(1 / 1)

皇上沒有遷怒宮裏的蘭妃,就還沒到難以挽回的地步。

蘭妃伺候皇上多年,是最解皇上的脾性了,隻要宮裏的蘭妃不倒台,寧遠伯府遲早有一天會有複起的一天。

與此同時!

四年前狄軍大肆進犯北境的諸多真相,也大白於天下了。

世子殷懷璽,以三千兵馬,大敗了狄軍首領哈蒙率領的八千精兵,殲敵七千餘人,追剿哈蒙至狹裕關外五百裏。

這一戰,在皇上的授意之下遍傳了京兆。

不日之後,也將遍傳天下。

就是這一戰,打擊了哈蒙在狄軍之中的威嚴,致狄軍軍心不穩。

奠基了周厲王與殷懷璽收複北境失地的基礎。

而當時主戰的威寧侯和長興侯,卻瞞報了軍情,竊取了周厲王世子殷懷璽的戰功。

簡直是可恨至極。

至此,大家終於知道,當初殷懷璽以殘病之身,自請去山東平叛,是懷了怎樣的底氣。

甚至有文人墨客,借了唐代盧綸的《塞下曲》,諷刺哈蒙,讚訟殷懷璽:“……月黑雁高飛,單於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短短幾句詩,就將哈蒙狼狽逃竄,殷世子以“輕騎”追剿,將哈蒙打得七零八落的畫麵,描繪得淋漓盡致。

“從前我以為,殷世子平了山東叛亂,已經很厲害了,現在我知道了,李其廣算個球啊,他不配!”

“從前我以為,殷世子平了一群烏合之眾,厲害個球啊,現在我知道了,我是個球,我不配!”

“從前我以為,殷世子不就正兒八百打了一場勝仗嗎?吹個球啊,現在我知道了,是球,它不配!”

“……”

今年的冬天,似乎也格外冷些。

自從進了十一月,這天就一天天地陰沉著,也不見太陽。

反常的天氣,在皇上為周厲王下了平反詔書之後,不少文人墨客,明目張膽地為周厲王寫了不少悼詩,悼詞。

哀其之死,日月之無光,山河之失色,天地同悲。

朝野上下也在準備周厲王喪葬的一應事宜。

周厲王追封了一字並肩王,與皇上比肩,一應喪葬都是以國喪的規製在籌辦,朝野上下都折騰了一個人仰馬翻。

虞幼窈也看了皇上的詔書。

滿篇的仁義道德,避重就輕,不輕不重地承認自己,受奸黨蒙弊,錯殺了功臣良將,有虧江山社稷,有愧於宗祖等等。

人非聖賢孰能無錯,這一點小錯,比及前開篇的仁治功德,已經是微不足道了。

虞幼窈滿心諷刺:“遲來的風光比草賤,馬後炮誰不會?!”

本朝自開國至今,還沒封過“一字王”的先例,周厲王也算是首開了先例,已經是莫大的殊榮。

皇上還賜了大周朝的“國號”,允周厲王冠以“周”字,以示皇恩浩蕩,彰顯“周厲王”功在社稷,功在千秋。

這樣的殊榮,在曆書上也是鮮少有的。

而自秦皇漢武之後,就隻有皇上才能冠以國號。

皇上封幽王殿下一字並肩王,朝中並無大臣反對。

賜號“周厲王”時,內閣卻有不少反對的聲音,但這些反對的聲音,卻並沒有阻止一意孤行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