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長扶著老族公,虞宗正扶著五叔公,大太太扶著二老太太,姚氏扶著五老太太,後麵跟了幾個“宗”輩的男丁,和幾個媳婦子。
一行十幾個人浩浩蕩蕩地進了靈堂裏,次第拜了靈,進了香。
二老太太當場就濕了眼睛:“趁著沒封棺,快讓我再瞧一瞧老妯娌,”一句話沒說完,她已經哽了嗓子,哭了起來:“以後就見不著了。”
五老太太和虞老夫人一脈,平常關係就親近,更一邊拍著腿,就扯了嗓子嚎:“我的老妯娌喲,你咋說走就走喲,連最後一麵也不讓我們見,你這個倔頭驢,什麼事都自己咬了牙強撐著,……”
幾個“宗輩”的長輩過來開棺。
兩個老太太趴到壽棺上,瞧著棺裏頭的虞老夫人,哭得收不住眼淚了。
過來幫襯著處理喪事的媳婦子,也都是和虞府親近的人家,也都過去瞧了老夫人。
靈堂裏就哭聲一片。
兩位叔公麵露哀戚,將宗輩的叫過來商量哀事。
老叔公看向了虞宗正:“丁憂的事,商量好了沒有?”
大周朝有明文規定,父母喪,若匿而不報,一經查出,將受到懲處。
虞宗正一臉羞愧:“理應由我為母親丁憂服孝,但二弟今兒天一亮,就往宮裏遞了丁憂折子。”
說得好像是,兄弟兩個都爭搶了要為母親丁憂,結果讓虞宗慎搶先了一步似的,說得自己多孝順似的。
虞宗慎低著頭,沒說話。
老叔公在兩兄弟之間來回瞧了一眼,蹙了一下眉,這才道:“你們母親是孀婦,為你們父親守節了大半輩子,是受了苦楚,吃了辛酸,才將你們兩兄弟倆撫養長大,她的喪事,你們兩兄弟要多上心一些。”
也不知道兄弟倆到底是怎麼商量的?
怎麼就讓老二丁憂了?
老二這才接任首輔不久,朝野上下也是內憂外患,理該安頓內閣,輔佐社稷。
反觀老大,看似權傾朝野,底子卻是虛得,若能借了丁憂沉澱三年,有了替母丁憂的孝名,將來在官途上穩紮穩打,還能更進一步。
丁憂對老二,是百害而無一益,對老大來說,就是唯一更進一步的大好機會。
老大在吏部並無太多建樹,反而都察院禦史做得風聲水起。
老大在都察院熬了十年,資曆是有的,所以皇上才讓他兼了十三道監察禦史,之前賑災,也立了大功。
都察院設左、右都禦史。
左都禦史齊大人,在都察院極有聲望,右都禦史反而政績平平,年歲也不輕了,老大未必沒有機會,在都察院更進一步。
都察院的權利大小,視皇上而定。
老大本就受皇恩浩蕩,再穩紮穩打有了好官聲,大孝名,到了都察院,那簡直是如魚得水。
老二在內閣裏,將架空都察院的職權放到了老大手裏,兄弟二人一內一外,相輔相成,大半朝綱都掌控在手。
那兒不比一個十三道監察禦史強?
但是丁憂的折子已經陳上去了,多說無益。
老二想為母親盡孝,總不能攔著不讓盡孝。
隻是他心裏到底有些失望,覺得這兩兄弟有些太魯莽了,丁憂這麼大的事,兩兄弟可以先商量著,等到族裏來人之後再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