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安置的是識字,有一技之長的災民,這部分人,大多都是安置到,虞幼窈名下的產業地方去,他們到了新的環境,在那邊安家落戶,就會得到一份能養家糊口的工作。
虞幼窈鬆了一口氣:“這樣看來,想必能避開病菌多發時節,五月也是番薯扡插的最佳時間,也不會耽誤開荒,十九哥一早就考慮到這些。”
她沒有想到的問題,殷懷璽都提前想到了,並且做出了應對。
據統計,整個遼東境內的災民,已經達到了將近三百萬人,如此龐大的災民,想要得到妥善安置,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雖然朝廷,一些遠道而來,尋求商機的商賈,都給予了物資支持,當地士紳,也迫於朝廷頒發的國策,不得不配合出力,但最辛苦的,仍然還是殷懷璽。
孫伯笑了:“殷小子做事,向來是走一步看十步,流民收容營的選地,都進行過風水堪輿,通風散氣,土質幹燥、厚實,這樣的地方,不易滋生病菌,每隔七日,就用硫磺拌草木灰,派人在營中散一遍,所有投靠過來的流民,需在收容營外清洗幹淨後,經大夫把脈,才會進行安置。”
遼東一帶多湯池,硫磺並不難得,若非提早做了防範,他也不會收容大批流民。
收容流民一事,都是十九哥借了巡視,視災的名義,親自在安排,安遠將軍和黃文獻並不清楚。
孫伯之所以會這麼清楚,想來也是防治病疫事關重大,殷懷璽和孫伯商議過。
得知殷懷璽已經做了這麼多安排,虞幼窈心裏一鬆,也就沒那麼緊迫了,不過:“雖然十九哥提早做了防範,安置災民一事,也有了具體章程,但防治病疫一事,仍然不容輕忽,人多雜亂的環境,本就容易發生疫病,該做的防預,也該盡早準備起來。”
大批流民,最快也要兩個月才能安置妥當,兩個月的時間,變數實在太大了。
孫伯點頭:“防治疫症的藥材、香藥都準備起來,到了四月肯定是要用上的,等張氏的案子告一段落,我就啟程去龍城。”
虞幼窈讓他檢查了濟民堂的藥材,官府很可能會傳喚他上公堂,他暫時不能離開。
另外,遼東一帶的氣溫,還沒有升上來,隻要流民收容營,做好防範,暫時不會出問題,比較容易出問題的是四月。
四月天氣回暖,病菌容易滋生。
到了五月,氣溫大幅度上升,疫病容易曝發。
所以四月是防治病疫的關鍵,四月做好了防範,疫病曝發的概率就很小了。
虞幼窈點頭:“香坊已經在做避疫的香藥。”
孫伯又道:“對了,白府公開承認,濟民堂售賣次等藥材一事,壞了韓氏族的算計,想來韓士族也不會消停,你自己小心一些。”
虞幼窈笑了:“就怕他們沒有動作。”
而此時,被虞幼窈惦記了一把的殷懷璽,仍然停留在鞍山一帶。
鞍山一帶地廣人稀,其下有三個小縣海城、台安、岫岩,背靠神女峰,僅次於襄平首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