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5章(1 / 1)

當地百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養柞蠶、采石、采藥、山貨,打撈河鮮等,又因鞍山屬暖溫氣候,四季分明,土地肥沃,當地還盛產玉米、水稻、大豆、花生等主糧。

是遼東三省,少有比較富裕的地區。

不過,當地民風十分彪悍,組建了狩獵隊,一個個身手了得,士紳勢力並沒有滲透進來,官府也不敢輕易招惹。

畢竟,惹一個兩個,動一動權力就能擺平,一惹惹一群,一群人親戚還連了親戚,就成了一幫。

法不責眾,折騰起來太棘手。

鞍山與襄平比鄰,鞍民崇尚武力,曆年參軍之人不在少數,武穆王麾下的黃軍師,安遠將軍都是鞍山人。

士紳膽敢掣肘幽王,那是因為把持了當地資源,扼製了幽軍的命脈,鞍山一帶與幽軍牽扯太深,鬧出什麼事,那是直接跟幽軍過不去,誰也不願趟這渾水,久而久之鞍山幾乎成了一個“自治縣”。

鞍山也變相成了兩任“定北王”的“大本營”。

因此,殷懷璽在鞍山秘密練了一支潛蛟精兵,才能避人耳目,無人知曉。

神女峰一帶盛產各種礦石,礦產儲量很驚人,殷懷璽精通堪輿術,在神女峰上秘密建了礦洞、治鐵、煉鋼、鍛造等,這是幽軍最核心的秘密。

鞍山有十分優越的農、工、商發展條件,可以齊頭並進。

隻可惜,從前周厲王受製士紳,發展鞍山太過顯眼,對幽軍來說是禍非福,加之鞍山一帶地廣人稀,想要發展也麵臨了諸多限製,種種困難。

收容流民,為鞍山一帶迎來了發展的契機。

殷懷璽以安置災民為借口,在鞍山開劈蠶場、采石場、藥山等,並且率先篩選了一批信得過,且擁有一技之長的災民,遷移到鞍山一帶,使人口不足七十萬鞍山一帶,人口直接突破了一百多萬。

殷懷璽打算在鞍山一帶打造商區。

與采石場相對應的賭石、玉器、工藝等;與蠶場相對應的絲、織、染、衣;與藥山相對應的,種植、采摘,炮製等等。

形成了固有的產業鏈,就會吸引玉石商、絲綢商、藥材商過來做生意。

因為早有規劃,這一切都進行的很順利:“這一批都是北境境內的災民,家中曾經有人參軍,也都受過幽軍照拂,對幽軍的認可度最高,比較信得過,安置到鞍山,也更妥當一些。”

負責執行鞍山一帶,流民安置的是駱淮,曾經也是幽軍的一員悍將,早年在戰場上傷了一條腿,無法再上戰場,這才退了下來。

駱淮在鞍山說的話,比“縣太爺”還管用,縣衙裏不管什麼事,都要過問他的意思之後,才會處理決斷。

駱淮皺了皺道:“一次遷移近三十萬的災民過來,會不會太多了些?當然鞍山地廣人稀,農業比較發達,依山又傍水,百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人口就有生產力,糧食不成問題,就是容納兩百萬人,也是沒有問題,最大的問題還是,大批流民遷移過來,會對本地民俗,風貌等,造成很大的衝擊,容易引發矛盾,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