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8章(1 / 1)

如此看來,寧皇後的算計,何止是寧遠伯這一樁。

分明是打了一箭雙雕的主意。

寧皇後早前在壽延宮侍疾,禦醫請脈、開方、熬藥,便是防著寧皇後,但太後娘娘的身體情況,也瞞不了人。

寧皇後掌握了太後娘娘的病況,才能占盡先機,精準地做出這樣的算計。

許是在太後娘娘病重開始,就已經開始布局。

殷懷璽道:“寧皇後會借此機會,收攬太後娘娘多年來,在宮裏宮外經營的人脈,同時,也會借著操辦國喪,大肆鏟除蘭妃、徐貴妃在宮中的勢力。”

虞幼窈深以為然:“曆朝曆代,因國喪獲罪之人不在少數,這是一個明目張膽,又順理成章的時機。”

大周朝自建朝以來,就有殉葬的慣例,後因明宗皇帝獨寵身邊的禦前大宮女,擔心自己駕崩後,心愛的女人,會慘遭殉葬,就廢除了人殉製,即便後來,這位大宮女紅顏薄命,人殉製仍然沒有恢複。

人殉製雖然廢除,並不代表不會死人。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貴人們的逝去,是生命的終結,也是後宮權力的更迭,往往這個時候,鬥爭才是最激烈的。

枉死者,從來不在少數。

首先,壽延宮上上下下的宮人,幾乎都要麵臨被賜死,或秘密處死的下場,少說也有兩三百人。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受到牽連的宮人,也難逃一死。

因各樣原因,死於後宮權力更迭、鬥爭的宮人,更是不勝枚舉。

閻王打架,小鬼遭殃。

少說也要死三五百人,多得上千,甚至是數千也不是沒有的。

因此,這個時候也是收攬人脈,攏絡人心的最好時機,誰也不想死,不想死就隻能找下家,尋求庇護。

後宮權力更迭,也直接影響了前朝,在國喪期間,各位喪儀、喪製,幾乎達到嚴苛的地步,從從穿戴、妝容,表情、作態,甚至是一言一行,都要謹小慎微,但凡有分毫差錯,一個“大不敬”的帽子扣下來,連申冤的機會都沒有。

也是排出異己的好時機。

這樣算來,這哪兒是一箭雙雕?

分明是一箭三雕。

虞幼窈一臉唏噓:“果然不愧是噩夢裏,登高攀重的寧太後。”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太後娘娘的喪儀未定,京兆再起風波——

梁王世子梁景曄,受人毒害,慘死家中。

駭人聽聞的消息,傳到朝堂,頓時一石激起了千層浪。

眾所周知,梁王世子隻身進京,身邊隻帶了兩個打小就在身邊伺候的小廝,是皇上親賜了府邸,及若幹仆從。

梁州府上上下下,幾乎都是朝廷的人。

梁世子在家中,被人毒害慘死,就顯得耐人尋味。

眼下皇上病重,太後娘娘崩逝,梁世子的死,仿佛代表了某個訊息,一時間,朝野上下風聲鶴唳,如臨大敵。

內閣緊急召群臣議事,聯名寫了一份奪情的折子,快馬加鞭派人送去虞氏族中,請虞宗慎奪情歸朝,官複原職。

這個時候,唯有內閣首輔,才能明正言順地輔佐社稷,請虞宗慎奪情還朝,也能穩一穩朝綱,爭儲一事也能緩和一些。